【鏡鑒的話】10月9日—17日,李克強出訪德國、俄羅斯和意大利。這一趟,鏡鑒帶你近距離觀察強哥的歐洲之旅,解析新聞中那些“高大上”的磋商話題和合作協議,對中國經濟有何好處,咱老百姓能有啥實惠。
在羅馬的強哥,很忙,沒有“假日”。
自抵達意大利的那一刻起,從雙邊活動,到訪問聯合國糧農組織,強哥的日程就被塞得滿滿當當。
“飢餓留下的印象永生難忘”
“Food for All”——人皆有食。
糧農組織大樓一層大廳牆壁上,6種語言鐫刻著這個組織的神聖使命。
強哥在糧農組織的簽字簿上題字:攜手消除飢餓貧困,共創人類美好未來
“我年輕時在中國農村生活多年,親身經歷過吃不飽飯的艱難歲月。吃一頓飽飯可能很快就會忘記,但飢餓留下的印象永生難忘。”15日,強哥在糧農組織動情地說。
正是這種經歷,讓強哥深知,飢餓和貧困依然是一種“無聲的危機”。因此,中國總理首次糧農組織總部之行,“分享”成為關鍵詞。
強哥在糧農組織發表演講
那麼,強哥究竟和大家分享了什麼?
分享減貧經驗。“我們通過改革實現了農業大發展,糧食產量由3億多噸增加到6億多噸,成功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這裡有一條最基本的經驗,就是發展家庭農業。”
分享技術合作。“近些年,我們在亞洲、非洲、拉美、太平洋等地區近100個國家,建立了農業技術示范中心、農業技術實驗站和推廣站,先后派遣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3萬余人次,同時幫助這些國家培養了一大批農業技術人員。”
分享生態成果。“通過努力,促進農業資源的永續利用,既滿足當代人需要,也為子孫后代留下良田沃土、碧水藍天。保護中國生態,也是關愛地球、保護地球。”
民以食為天。強哥的“分享”,很有技術含量。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解決了吃飯問題,本身就是對世界的貢獻。
“舌尖外交”接地氣、有智慧
說了糧食,再說“美食”。
強哥和意大利總理倫齊共見記者時說,中意都是有飲食文化傳統的國家,中國有餃子、春卷,意大利有面條、披薩餅,都聞名世界,我們雙方在這個領域也可以開展第三方合作,讓更多的人來享受精神和物質的食糧。
強哥與倫齊共見記者
這次,中意兩國企業間簽署的合作協議金額超過100億美元。
你是不是要問:數額多不多?領域廣不廣?質量高不高?
倫齊將兩國簽署的眾多合作協議比作前菜:“意大利媒體說,兩國政府從來沒簽署過這麼多協議,我說這只是前菜,更好的前景還在未來。”
強哥則補充:“我還想深化一步,這只是開胃酒,未來合作規模的‘主菜’會讓我們大家都超乎預料。”
在場者無一不被強哥的機智和幽默所折服。
強哥與倫齊共見企業家
合作領域從生態園、標准化、農業到金融、航空,借用強哥的話是“這表明中意合作已超越簡單的商品買賣關系,體現了雙方合作的高質量和高水平”。
從餃子談到披薩、從前菜聊到主菜……強哥的“舌尖”外交,接地氣,有智慧。
爭當現代的馬可·波羅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合作不是一天完成的。
在會見中意企業家代表時,強哥說,希望兩國企業家爭做現代的馬可·波羅,推動兩國務實合作。
強哥與倫齊共見企業家
今年6月,在北京的中意企業家委員會成立大會上,強哥就曾用千裡馬速度和烏龜耐力來勉勵兩國企業家。強哥說,要用千裡馬的精神一日千裡,奮發有為,和烏龜的耐力,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時隔4個月,強哥對兩國企業的合作非常滿意,“我覺得這4個月來,中意企業家委員會體現了這兩種精神的完美結合”。
中國企業到意大利的投資熱情高漲到“根本停不下來”。
鏡鑒給你隨便晒幾個例子。
國家電網以21億歐元收購意存貸公司能源網子公司35%的股權,成為目前中國企業對意投資額最大項目。
上海電氣收購意大利安薩爾多能源公司。
濰柴集團投資3.74億歐元收購意大利第二大游艇制造商法拉帝公司75%股權。
中聯重科出資2.71億歐元收購全球第三大混凝土機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集團。
……
你是不是又要問了,這不會是中國企業一時頭腦“發熱”吧?
強哥在見我駐意大利使館工作人員、華僑華人和留學生代表時,道出了這背后的“奧秘”:
“歐盟是發達國家的聯合體,需要形成幾個重要的合作戰略支點,意大利就是一個”,“要把意大利打造成我國企業走出去重要的示范區和試驗田”,“意大利中小企業有成長的活力,我們和它的合作是互補的。”
最后,劇透一下,米蘭明年要舉行世博會,倫齊在見強哥時說,不知道米蘭世博會能不能重現上海世博會的輝煌,並期待中國館精彩和成功。
鏡鑒想說,上海世博會是不可復制的,但米蘭世博會是值得期待的,畢竟是世界“時尚之都”嘛。
獨家原創,轉載請注明來自微信公眾號鏡鑒(jingjian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