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去年訪問歐洲期間,曾大力向歐洲各國推薦我國高鐵,一時間,“中國高鐵”成為我國經濟亮眼的賣點, 10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德國《世界報》發表題為《讓開放創新引領中德合作》的署名文章,罕見地提及到“中國服務”一詞。這又釋放了什麼信號?專家今日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認為,李克強總理罕見地提及“中國服務”,釋放了重大信號,即肯定了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形勢,期望與德國共同挖掘更多的經濟“賣點”,並深化與德國的創新合作伙伴關系。
解讀1:
“中國服務”彰顯我國經濟能力
在德國《世界報》的署名文章中,李克強總理表示,“大眾汽車、西門子電器等德國制造在中國家喻戶曉,華為、聯想等公司也正在為德國當地民眾提供便捷舒適的中國服務。”
“中國的經濟近二十年有很大的發展和提高,我們的產品也有很多可以躋身世界市場。”前駐德國大使梅兆榮說,中國品牌正在進入德國消費者的視野,以實惠的價格提供給德國消費者高科技和優質服務,越來越多的購買者開始認識中國產品。
“過去我們引進德國的技術、產品、資金等等,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的現代化做出貢獻,如今中國不再是單向的從歐洲引進資金、產品,也可以到歐洲投資,創造就業崗位,並把產品提供給他們。”梅兆榮表示,李總理所說的“中國服務”,說明我們可以為世界其他國家人民服務,是對中國經濟能力的彰顯。
解讀2:
“中國服務”挖掘經濟新賣點
李克強總理去年訪問歐洲期間,曾大力向歐洲各國推薦我國高鐵,此次訪德前夕,總理又提到“中國服務”,引發眾人把目光聚集在中國服務業發展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義桅認為,這表明中國願意參與國際服務行業的競爭,並且有能力與各國家企業一同競爭。 繼“中國高鐵”后,“中國服務”將會是我國在國際市場上挖掘的新一賣點。
中國服務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對GDP貢獻達到40%以上,“目前中國本身的經濟結構在轉型,需要更廣闊的市場,這就要求政府把服務業推向世界。”王義桅說。
解讀3:
“中國服務”深化中德創新伙伴關系
此外,德國總理默克爾7月訪華時表示,願與中方建立並發展創新伙伴關系,李克強強調,要深化兩國創新合作,明年是中德創新合作年,中國將作為合作伙伴國參加德國最重要的漢諾威電子、信息和通信博覽會。王義桅認為,這也是李克強總理提出“中國服務”的背景之一。
創新合作范圍很廣,電子、金融服務業等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深化中德創新伙伴關系有重要意義。2013年德國對華投資增長了43%,與此同時,中國對德投資去年也實現了29%的增長,投資額高達8.3億美元,“‘中國服務’與‘德國制造’共贏,不僅加速了中德兩國各自的經濟發展,也在推動世界經濟復蘇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王義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