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天津市規劃局、河北省地理信息局在北京召開了京津冀測繪地理信息協同發展第二次座談會現場,展示了8幅專題地圖。
京津冀經濟、交通水平、人口規模等方面各有差別,差別到底在哪裡?將有8幅京津冀專題地圖,非常直觀地呈現出來。
記者從三地測繪部門獲悉,京津冀行政區劃、綜合交通、地形地貌和水系流域、人口分布、教育衛生、產業園分布等八幅地圖8月底繪制完畢,已於近日上報給政府部門。
以《京津冀人口分布圖》為例,可以清楚看三地人口規模的密集,教育衛生圖可以清楚地看到三地高校等單位的分布。“以前得出這個結論的方式可沒有那麼一目了然。”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人文地理研究院工程師吳飛告訴記者。
地圖完成后,將同步提供給京津冀政府部門,為協同發展決策提供參考。
測繪界罕見跨區域聯合作戰
“我們是自發服務大局。”吳飛說,在今年地理國情普查的過程中,京津冀三地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已經開展了三地測繪地理信息共享工作。
7月25日,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天津市規劃局、河北省地理信息局,在河北省地理信息局地理空間技術創新基地,召開了京津冀測繪地理信息協同發展第一次座談會。
三方簽署了《京津冀測繪地理信息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並成立由三方領導參加的測繪地理信息協同發展戰略合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例會,負責決策和統籌落實合作協議。
據河北省地理信息局官網介紹,協議其中一項內容就是,共同編制京津冀協同發展系列地圖。
一致意見是確定了首批8幅專題地圖,河北負責完成行政區劃、綜合交通、地形地貌和水系流域等4幅圖,而北京負責人口分布和教科文衛圖,天津則負責產業園區和沿海地區圖。
“我們測繪行業確實很少如此大規模跨區域的聯合作戰。”天津市測繪院七分院副院長羅康說,為協同合作,三地相關部門在設計和編制過程中分享了大量數據,並突破常規,有所創新。
不到一個月拿出地圖初稿
8幅地圖,從7月底確定任務到8月20日完成初稿,隻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三地政府部門對這項工作亦非常重視。
壓在三地測繪人員吳飛身上的擔子不輕,這是因為專題地圖數據的准確性直接影響地圖所表達信息的正確性和科學性,而短時間內,要想收集整理分析處理三地多個政府部門的可發布專題信息,可並不簡單。
他們想出的穩妥辦法是,求助於三地出版的2013年版統計年鑒,上面的統計信息都來源於各專業部門,兼具權威性和准確性,但這也並非一勞永逸的辦法。
編制《京津冀科教文衛分布圖》時,如何找出能衡量三地科教文衛現狀的標准是個問題,若比較三地每萬人中高中、本科等受教育程度的人數,就會發現三地的統計年鑒相應數據統計口徑和標准並不一致,“有的細化到了大學本科人數,但有的隻含混說高中以上。”
最終,在教育方面,他們確定反映京津冀三地中學以上學校數、在校生人數和專職教師人數這3個數據。
在8月22日的京津冀測繪地理信息協同發展第二次座談會上,三地相關領導審閱了8幅4全開專題地圖初稿成果。
據吳飛和羅康回憶,《京津冀科教文衛分布圖》因被指想反映的主題較多,信息量太多,與其他圖不統一,被調為《京津冀教育衛生分布圖》﹔而《京津冀沿海地區分布圖》也因類似原因,改成了后來的《京津冀沿海經濟分布圖》,將焦點集中在經濟信息上。
《京津冀教育衛生分布圖》採用分級設色的辦法,區分京津冀不同區域的醫療基礎情況,底色數據是當地規模以上醫院每千人擁有的床位數,數值越高,顏色也就越深。而教育方面的3個數據(中學以上學校數、在校生數、專職教師數)則被列為柱狀圖,標在圖上。
地圖配以統計圖表,列出京津冀三地的醫院數、醫生數和床位數絕對數量的對比,“能看出河北的醫院、醫生數量和北京基本相當。”吳飛說。
京津冀地圖不是簡單拼接
今年7月,天津和北京測繪界齊聚石家庄,將比例尺為1:20萬的地圖和一些最常用的挂圖都提供給河北同行,由河北負責制作系列工作用圖的“地理底圖”。而三地同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在“地理底圖”基礎上完成各自負責的任務。
除分享數據和權威資料外,三地測繪部門還在8幅專題地圖的圖外整飾及圖內各要素的表示等細節方面進行了統一。其中,比例尺大都是1:45萬,即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4.5千米。
不過,《京津冀沿海經濟分布圖》倒是特例,比例尺是1:31萬。羅康解釋,因為沿海地區在整個京津冀佔比較小,如果按照1:45萬的比例尺展現,將難以看出很多細節。而在這張圖中,他們最終展示了京津冀沿海的幾大功能區分布,沿海區縣的主要經濟指標和主要交通分布情況。
北京、天津、河北都已有了各自的行政區劃圖,再制作《京津冀行政區劃圖》是否就不難了?
“京津冀行政區劃圖不是簡單將原來各自的地圖拼接在一起。”河北省制圖院地圖制圖部主任劉英巧說,三地雖然行政等級一樣,但因面積不同,原有的行政區劃圖比例尺各不相同,制作京津冀行政區劃圖,需要將三地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處理后,按照一定制圖原則和制圖要求,對反映在圖上的各要素進行綜合取舍。
不過,隨著9月23日傳出消息,石家庄獲批調整部分行政區劃,市區面積“擴容”數倍,《京津冀行政區劃圖》及其他7幅專題地圖是否也將調整?
“按理說,地圖講究現勢性即盡可能地反映當前最新的情況,同時注重准確性。”劉英巧說,第一時間獲得石家庄行政區劃即將調整的消息后,他們就收集相關資料,對京津冀行政區劃進行了更新。計劃報送相關部門審核后,再將調整后的地理底圖數據提交北京、天津同行,以便他們調整各自負責的專題圖。
地圖為協同發展決策提供參考
8幅專題圖究竟有何意義?羅康認為,通過《京津冀產業園區分布圖》,可看出北京、天津的國家級產業園區和省級產業園區相當密集,而河北省則數量較少,且比較分散,“也就能看出京津產業轉移的方向。”
劉英巧介紹,河北負責的《京津冀綜合交通圖》表示了京津冀的鐵路、高速公路、國道和省道,同時表示了航海線,目的是突出呈現三地已有的交通網絡現狀。
“一個月的制圖時間,三地測繪部門通力合作,”劉英巧說,目的就是將目前京津冀最基礎的、各級領導最關心的內容,以地圖的形式直觀地表示出來。
“三地合一”的地圖背后,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不斷推進。
從產業園方面來說,今年7月底,京冀兩地簽署了七大合作協議,涉及共同打造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共建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合作區、共建推進中關村與河北科技園區等內容。
文化方面,京津冀三地文化部門亦簽署文化領域協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
9月4日在北京召開的京津冀系統發展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審議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協同發展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工作方案。
8幅京津冀地圖,正切合了交通、教育衛生、產業園區等協同發展的熱點。
9月18日刊發在國家基礎地理信息官網上的文章顯示,河北省地理信息局將《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用圖》報送給河北省副省長張杰輝后,由其批示分呈有關領導,並送省發改委。天津市測繪院七分院副院長羅康亦表示,專題地圖已進入審核階段。
8幅地圖完成后,將同步提供京津冀三地政府及政府相關部門,為協同發展決策提供參考。
新京報記者 許路陽
(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