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中央民族工作會議近日即將召開。這是繼1992年、1999年和2005年后,中央召開的又一次重要的民族會議。每次民族工作會的召開都會有新的成果或判斷,但民族工作的基本理念是始終貫穿其中的。中國西藏網編輯盤點了民族工作會議裡的“一二三四”,幫您更好地理解我國的民族政策。
一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
中國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與共,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
我國各民族形成和發展的情況雖然各不相同,但總的方向是發展成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匯聚成為統一穩固的中華民族。今天我國的疆域和版圖,是中華大家庭中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共同開發形成的。
中國作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長期延續,極大地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交流,增進了各民族對中央政權的向心力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創造力,促進形成了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和多樣性。
二是“兩個共同”主題
我國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呈現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民族自治地方佔國土面積的64%,西部和邊疆絕大部分地區都是少數民族聚居區。
多年來,國家把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加快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國家發展建設的重要內容,不斷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開創了我國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新局面
“十一五”以來,中央累計安排民族八省區各類轉移支付資金5.3萬億元,有力推動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010年至2013年,我國民族八省區國內生產總值(GDP)從4.2萬億元增加到6.4萬億元,人均GDP從22196元增加到33711元。
三是“三”個離不開
民族團結,是我國處理民族問題的根本原則,也是民族政策的核心內容。在中國這樣一個多民族國家,隻有實現了民族團結,才能維護國家統一、實現國家長治久安、促進社會安定和諧,改善各族人民生活。
多年來,我國各族人民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觀念。
在一律平等的基礎上,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學習、互助合作,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推動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共同致力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四是“四”個認同
為了維護祖國的統一,我們必須同極少數分裂主義分子進行堅決的斗爭。在中國的近代史上,民族分裂活動從來都是外國侵略勢力策動的,民族分裂主義分子從來都是外國侵略勢力割取我國邊疆領土的內應力量。
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則政通人和、百業興旺﹔國家分裂、民族紛爭,則喪權辱國、人民遭殃。各族人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強了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
各族人民堅定的支持中國政府依法打擊民族分裂主義勢力及其活動,堅決抵制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各民族福禍與共、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的特征更加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