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省領導干部大會到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從第二屆晉商大會到呂梁調研,認真梳理王儒林書記履新山西以來的活動講話,其中“振奮精神迎難而上”“提振精神敢於擔當”“增強信心奮發有為”等,被屢屢提到、反復強調。細細想來,可謂深謀遠慮,用心良苦。
人是需要精神的,精神是創造一切偉大、崇高、壯麗與不朽的源泉。
時下山西,廣大干部群眾最需要的就是精氣神。走出經濟困境,需要精氣神﹔優化政治生態,需要精氣神﹔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精氣神﹔做好民生工作、加快轉型發展、推進綜改區建設等等,都需要精氣神。
然而,近來一些干部面對復雜局面,缺了希望信心,少了主觀努力,淡了責任擔當,甘做太平官、有位不作為。有的甚至錯誤地把反腐和干事對立起來,抱著 “隻要不出事,寧願不干事”的想法,該出的差不出了,該下的鄉不下了,該做的事也不做了。凡此種種,都是缺乏精氣神的表現。
當前,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央對山西腐敗案件的堅決查處,正是為我省可持續發展創造難得的環境和機遇。潮平風正舟行快,風清氣正好干事。全省上下一定要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山西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安排部署上來,在任何情況下都做到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主動適應和自覺營造紀律嚴明、要求嚴格、監督有力的新常態。
不貪不佔僅是做人的底線,為官的本分還在於干事創業。習近平強調,良好的精神狀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應該說,三晉大地從來不缺少干事創業的精神。從晉商精神到太行精神、老區精神,直至今天的右玉精神,鼓舞著一代代山西兒女圖變圖強圖發展。面對新一輪滾滾而來的全面深化改革大潮,全省上下要發揚優良傳統、傳承山西精神、鞏固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用鳳凰涅槃般的信心和勇氣,把壓力轉化為動力,把負效應轉化為正能量,有干勁、有闖勁、有韌勁,開創富民強省新局面。
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就當前來說,各級領導干部更需要有干事創業、奮發有為的精氣神。
一要勤政務實。勤政務實彰顯執政為民態度,也體現干部精神狀態。要珍惜干事創業舞台,以 “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激情,抓工作、促民生、圖轉型、謀改革﹔要實字當頭、干字為先,不搞短期行為,不做表面文章,不弄虛作假,不急功近利,努力創造經得起時間考驗和讓群眾信得過的工作實績。
二要敢於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忠誠履職、盡心盡責、勇於擔責,是檢驗每一個領導身上是否真正體現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零容忍懲治腐敗、觸動利益深化改革等,都需要勇氣、責任和擔當。對認准的事、決定的事、已經部署的工作,要橫下一條心、拿出來一股子氣,一往無前奮力實施,干出結果、見到成效﹔要關鍵時刻敢於站出來,遇到矛盾不繞、面對困難不躲、解決問題不拖,迎難而上化難為易、化危為機。
三要堅決反對消極情緒。黨員干部的精氣神,直接影響和感染著群眾的精氣神,進而影響和感染一個地區的精氣神。為此,要堅決反對在困難面前垂頭喪氣、一蹶不振的不良狀態﹔要堅決反對疑慮、觀望和抵制等消極情緒﹔要堅決糾正不干事、不擔責、不作為的錯誤行為。古人言:“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隻在公私之間爾”。我們是黨的干部,人民的公仆,隻有時刻“畏”職責不盡、“畏”形象不正、“畏”辦事不公、“畏”人民不滿意﹔而不是“畏”困難、“畏”責任、“畏”利益、“畏”自己的羽毛。對那些為官不為、工作不在狀態的領導干部,該教育的必須教育,該處理的必須處理。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全省上下要著力營造勇於擔當、敢於負責、迎難而上、干事創業的新常態,提振精神、增強信心、奮發有為,重塑干部隊伍新形象,重塑改革發展穩定新形象,為富民強省凝聚強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