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自治區領導李建華等陪同下,來到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實地了解原隆村扶貧情況,並與群眾熱情交談。 本報記者左鳴遠攝
9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自治區領導劉慧等陪同下,來到賀蘭縣習崗鎮,考察了解新平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園區發展情況。 本報記者左鳴遠攝
核心提示:9月25日,《寧夏日報》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的汪洋在寧夏考察調研,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袁純清、水利部部長陳雷等隨行考察。這是袁純清卸任山西省委書記后,首次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身份出現於公開報道中。
原標題:讓民族地區貧困群眾早日過上更好的生活
金秋九月,稻菽遍野,碩果盈枝。
9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自治區黨委書記李建華、自治區主席劉慧分別陪同下,圍繞我區農業農村、扶貧開發、農業科技、水利工程建設等工作展開考察調研。
10多年前,汪洋曾在2000年、2003年兩次來寧夏,他十分惦念寧夏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22日一大早,汪洋頂著瀝瀝秋雨來到永寧縣閩寧鎮,深入考察生態移民的生產、生活及產業支撐等情況。
煙雨中的賀蘭山雲霧繚繞,巋然屹立,這裡是世界上最好的釀酒葡萄產區之一。在山下的德龍10萬畝有機葡萄生態產業園內,汪洋詳細了解賀蘭山東麓百萬畝葡萄長廊規劃和建設情況,實地查看釀酒葡萄種植、灌溉、採摘、釀造、貯存等環節。
福建商人陳德啟在食品加工和房地產行業賺錢后轉投農業,歷時7年投入5億多元,把一片戈壁灘變成了眼前郁郁蔥蔥的葡萄園,汪洋饒有興致地問起他投資農業的動機。
“這一畝地即使光賣葡萄就能賣1萬元,釀成酒就變成了10萬元。”陳德啟笑著回答,比房地產的利潤要高。
“我還關心你對西海固移民的帶動情況。”汪洋說。
“生態移民在這個園區打工,人均年收入3萬元。”
汪洋聽后說:“工業和第三產業幫農業培養了很多人才,你做農業比做房地產更有價值,也讓我進一步堅定了對做好農業工作的信心!”
次日召開的座談會上,汪洋說:“寧夏的葡萄酒產業很有競爭力,是絕對的朝陽產業,希望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閩寧鎮原隆村是自治區“十二五”生態移民安置點之一,計劃搬遷安置西海固生態移民1.7萬人,目前已搬遷1779戶8599人。汪洋來到這裡時,幾十位村民正安靜地坐在村部會議室,排隊接受武警總隊醫院專家的義診。
汪洋隨機走到47歲村民郝雄杰跟前,詢問從大山裡搬出來后的變化。
“這邊出行、看病、打工都很方便。過去在老家一年能收入四五千元,現在能達到四五萬元。”
“家裡幾口人?”
“兒子當兵去了,就我們老兩口。”
“你們是小兩口!”汪洋笑著更正,周圍的人也都笑了起來。
“那你是脫貧了。”
“小康了。”郝雄杰補充道。
“看到你們過得好我很高興。”汪洋說。
“個案訪談”后,汪洋還做起了“集體調查”。他說,“大家覺得搬來之后生活好了的請舉手。” 幾乎所有人都舉了起來。
“覺得不如過去的請舉手。”有一個村民舉了手,是原隆村5組的哈思貴。
“主要是地少了,以前在老家種十幾畝地,現在人均7分地。”
汪洋走過去,和哈思貴掰著手指算收入、出主意、找門路。臨走時,他說:“你自己也努力,政府也想辦法,咱共同努力把日子過好!”
從村部出來,汪洋臨時停車,隨機走進巷子口一戶開著門的移民家中。
見有陌生人進來,15歲的小姑娘馬小慧先是一怔。汪洋自我介紹:“我們是北京來的,能不能到你家裡看看?”
馬小慧趕緊把汪洋讓進了屋。從家庭、住房、收入到柴米油鹽,汪洋問得很細。
馬小慧初中畢業后,在附近的農業企業打工,一個月可以拿到工資2400元。
“我想打一年工,掙點錢上職業學校。”
“對,光出力不行,要掌握一技之長。”汪洋說。
汪洋還來到壹泰牧業,這裡托管了閩寧鎮原隆村1186戶村民的肉牛,戶均兩頭,村民不參與養殖,每年每頭牛可以拿到2000元分紅。汪洋對這種托管模式給予高度評價,他對企業負責人說,你們致富不忘眾鄉親,既賺錢又積德,既有物質文明,也有精神文明。
中銀絨業閩寧鎮針織廠是專為解決移民在家門口務工問題而建設的針織配套項目,這樣的項目在全區已建設了5個。汪洋看后對企業負責人表示感謝,他說,留一點好名聲,比留許多家產更重要。
寧夏農業物聯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由企業與中科院有關研究所、寧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共同組建,取長補短,嫁接了科研院所的技術優勢和企業的市場優勢、資金優勢,去年營業額過億元。汪洋對此高度評價,說“在這裡找到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在賀蘭縣新平現代設施農業示范園區,汪洋詳細了解寧夏設施農業發展情況,和科技特派員、大學生村官深入交談。得知新平村村支書是寧夏大學畢業的農學碩士,汪洋勉勵她扎根基層,用知識帶動村民致富。
秋雨綿綿,時斷時續。
在寧夏農墾賀蘭山農牧場牧草生產基地,看到科研人員站在苜蓿地裡講解,本來站在水泥渠沿上的汪洋一腳跨進了泥濘的苜蓿地,渠沿高出地面幾十公分,科研人員急忙攔阻,汪洋卻說,“我不能高高在上”。
這一幕場景感動了在場所有人。
23日上午,汪洋在銀川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了李建華關於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簡要情況的匯報,劉慧和自治區領導李銳、屈冬玉及自治區扶貧辦、水利廳負責人分別就寧夏農業農村工作、扶貧開發、水利工程建設等情況作了匯報。
在認真聽取了大家的發言后,汪洋充分肯定了寧夏在扶貧開發、生態移民、農業科技、農村信息化、水權轉換、農墾改革等方面作出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績,對進一步做好扶貧、農業、水利等相關工作提出了要求。
汪洋指出,寧夏西海固是我國政府主導開展扶貧工作的發源地,正是在這裡,打響了有組織有計劃有規模扶貧開發的第一槍,正式向貧困宣戰。多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把扶貧工作當作一個政治任務來看待,一本經念到底,持之以恆地抓扶貧,因地制宜開展生態移民,堅持搬得出、穩得住、管得好、能致富,從根本上改變了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扶貧開發取得了顯著成就,這些經驗值得認真總結。下一步,要堅持精准扶貧,把建檔立卡工作搞扎實,使扶貧工作真正瞄准需要扶持的貧困對象,量身定制幫扶方案。扶貧資金的分配要引入競爭機制,與扶貧工作考核、資金使用績效相挂鉤。要加強資金監管,堅決杜絕跑冒滴漏。要明確扶貧任務、貧困人口脫貧時限,將扶貧責任落到實處,讓民族地區貧困群眾早日過上更好的生活。
調研期間,汪洋還考察了銀川閱海灣中央商務區。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袁純清、水利部部長陳雷、國務院副秘書長畢井泉、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科技部副部長張來武、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黃守宏、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鄭文凱隨行考察。自治區領導齊同生、崔波、徐廣國、姚愛興、王和山陪同參加部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