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時政專題>>【2014專題】國慶65周年

中國旅游逆差將破千億美元 人均花費超1千美元

2014年09月23日14:28    來源:新華網    手機看新聞

  中國旅游研究院22日預測,今年國慶節黃金周旅游接待人數、旅游收入有望創下4.8億人次、2700億元人民幣的歷史新高,而出境游增幅將大幅領跑入境游增長。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指出,2014年我國出入境旅游貿易逆差突破1000億美元已成定局。

  中國旅游研究院稱,國慶節黃金周接待人數將達4 .8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3%﹔旅游收入將達到270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0%。“受國內經濟平穩運行,旅游政策多重利好、目的地及在線旅游企業大幅促銷、黃金周旅游需求集中釋 放 , 居 民 出 游 意 願 旺 盛(達56%)。”戴斌說,國內旅游增長平穩,出境市場仍將高速增長。而入境市場仍然平淡。

  由於“五一”黃金周取消,春節黃金周“回家過年”為主,目前國慶節黃金周在出境游市場舉足輕重。國內最大在線旅行商攜程旅游數據表明,國慶節長假將佔全年出境游市場20%左右。

  國家旅游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出境游消費預計超過700億美元,同比增長20.7%。“全年出境旅游人數 將 達1 .1 6億 人 次 ,同 比 增 長18.2%,出境旅游花費1550億美元,同比增長20%。國人海外旅游消費市場巨大,不僅體現在餐飲消費、住宿消費、購物上,還包括文化體驗、移動支付消費等。”戴斌對記者說。

  “雖然我國出境人數比入境人數少得多,但出境消費金額要比入境收入多得多。2013年中國居民出境旅游人均花費1368美元,相當於當年入境人均消費3倍左右。這個數字非常驚人。”研究中國跨境消費的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范志勇副教授說,有一種觀點認為,應當把這種消費行為留在國內。隨著中國經濟全球化程度不斷提高,中國出入境旅游逆差背后,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不斷提升,要綜合看待這一歷史進程。

  中國人民大學財經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教授強調,尤其要注意人民幣國際化是在特殊情況下進行的。“通常貨幣國際化要完成貨幣完全可自由兌換,而人民幣在尚未完全放開情況下走向國際市場。因此跨境消費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居民在海外旅游、購物等,使人民幣兌換使用國際化。”

  正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我國旅游貿易收入逆轉。這一時期人民幣國際化則全面加速。趙錫軍說,跨境消費的貢獻份額較低,但增長速度非常快。“尤其2009年后發展迅速。2013年末,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累計金額突破10萬億元,人民幣成為第二大常用國際貿易融資貨幣。同年人民幣成為全球第八大支付貨幣。2014年人民幣又成為第七大支付貨幣。”

  人民幣結算發展迅速的區域,很大程度上與我國主要出境旅游目的地重合。如內地同港澳台地區以及中韓、中國與東南亞、中國與澳大利亞等。“人民幣國際化和中國人跨境消費有互推關系。國民跨境消費與跨境支付發展,推動了人民幣走出去。”趙錫軍說。

  近年來我國旅游貿易逆差不斷增長,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多次向全球旅游界闡明:中國政府鼓勵出境旅游的政策不會動搖。在我國外匯儲備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旅游貿易逆差某種程度上,也是對全球貿易特別是在中國主要貿易伙伴間的一種“再平衡”。而人民幣國際化加快、中國全球影響力擴大則成為一種“非貨幣收益”。

分享到:
(責編:王子玉(實習)、曾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