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第二屆“雅韻山河”當代中華詩詞學術研討會在首都大酒店舉行。
人民網北京9月16日電 由中央文史研究館、中國中央電視台主辦,中華詩詞研究院、中國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承辦的第二屆“雅韻山河”當代中華詩詞學術研討會,9月16日在首都大酒店隆重召開。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書記、主任陳進玉出席研討會並致辭。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華詩詞研究院院長袁行霈主持開幕式。
會議圍繞當代中華詩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深入研討,對中國國學中心與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共同攝制的系列電視紀錄片《詩行天下》進行創作研討。
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書記、主任陳進玉講話。
陳進玉講話說﹔“習近平總書記在教師節時發表講話,強調要重視傳統文化。我們這個詩詞研討會就是要研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詩詞的關系。中華詩詞研究院要鼓勵和倡導多形式的詩詞交流活動,為關心詩詞的各界朋友搭建理論交流平台。”
陳進玉指出,中華詩詞生動記錄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和內心情感,折射出不同的時代風貌,滋養了民族的審美情趣,提升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品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社會的價值取向,也是當代中國的精神追求,是全社會需要呵護和提倡的最美好的東西。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趙仁珪、湖北詩詞學會會長羅輝、中華詩詞研究院副院長蔡世平分別從不同方面闡述了中華詩詞作為民族詩性文化的精神滋養,具有其他藝術樣式不可比擬的優勢。趙仁珪建議在中國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七十周年之際,中華詩詞研究院與中央文史研究館密切合作,聯合全國文史館舉辦一個專題為“紀念抗戰七十周年”的詩書畫聯展,由中華詩詞研究院主編一套《抗日戰爭詩鈔》作為愛國主義教材。
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時代對我們的要求。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詩詞應該有自身的職責。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研究院院長劉士林指出,當代中華詩詞,是中國古代詩歌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傳承與延續,努力承擔起發揚和光大中國詩性文化的“國家職責”。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需要的“文化生態”。
中華詩詞學會駐會名譽會長鄭伯農、河南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王國欽賦予“詩言志”以新的內涵。詩歌需要表現時代命運和人民生活,反映人民的願望,體現人民的酸甜苦辣。“詩”的靈魂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詩的“良心”就是針砭假惡丑、弘揚真善美。
本次研討會與會專家從不同的側面論証了當代中華詩詞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作用,對於新時期詩詞的發展走向,提出了若干富有建設性的意見。
在下午的研討會上,就《詩行天下·山水雅集》,著名詩人周篤文、《文化》雜志執行主編王久辛、遼寧大連市圖書館館長張本義、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孫霄兵、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黨委書記劉躍進、《詩刊》編輯部主任楊志學、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臧棣、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總編輯段維等,從不同角度談了各自的看法。
大家高度評價了《山水雅集》在追溯中華詩性文化傳統、表現傳統文人精神與心靈世界方面所做的大膽創新。它創造性地兼容舞劇、話劇、歌劇等多種元素,還原了傳統詩、樂、舞合一的真實現場﹔通過吟、誦、唱、念等方式,完美地詮釋了中國詩歌的韻律之美。《山水雅集》的內容是傳統詩歌的精華,採取了當代人喜聞樂見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它既是一部“可視化”的微型詩歌史,又是一部傳統文人的詩性形成的心靈史,是對中國人詩性文化形成的精神溯源。
與會專家還認為,《山水雅集》對節目樣態進行了全新探索與大膽創新,創新性地將舞台表演與紀錄片形式、傳統雅集與當代視角巧妙揉合,在桂林山水間實景舞台上,回顧中華詩詞的綿長文脈及每一發展階段的獨特美感,全景式展示詩詞文化及其所承載的民族文化基因,映射在歲月更迭中不斷積澱、傳承、發展的民族精神。
湖北省人大原副主任羅輝、中央統戰部機關管理局書記朱國清、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孫霄兵、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黨委書記劉躍進,中央電視台相關頻道領導,以及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的相關部門負責人共七十余人參會。
中央文史研究館的孫機、程毅中、楊天石、白少帆、趙仁珪等館員,著名詩人屠岸、劉征、楊金亭、梁東、鄭伯農、周篤文、林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玉明、中國韻文學會會長鐘振振,以及來自中國作家協會、新華社的霍俊明、周清印,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澳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雲南社會主義學院等近二十所院校的詩家學者與會。 (劉雅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