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剛過,教師節又至。今年,教育部針對少數教師利用職務之便違規收受禮品禮金、有價証券和支付憑証等財物等行為,發布《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行為的規定》,設立6條“紅線”。
嚴管之下,成效幾何?往年,學校傳達室被一些家長戲稱為“禮品中轉站”,規定發布后的首個教師節,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探訪福建、安徽等地學校,從學校傳達室中的變化一窺教師節風氣之變。
9日中午,記者在福建廈門市民立第二小學的傳達室看到,裡面沒有寄存的禮品。該校校長林文良承認,以前個別家長和老師可能會有禮物往來。今年,學校強調這是“高壓線”,誰都不要碰。“不管月餅、禮品、購物卡,都與教師的職業道德相違背,大的小的都不行。”林文良說。
在安徽一些學校的大門口記者發現,禁止教師接受禮物等禁令被張貼在了醒目的位置。“以往當班主任的時候會有家長表示希望送禮‘意思意思’,今年明確表示禁止接受禮品,也就沒有收到禮品了。”安徽阜陽市阜南實驗中學的錢老師表示。
在合肥市西園小學,傳達室的保安明確告訴記者不能隨意接受禮品的“寄存寄放”。這位保安還透露,此前因為有家長在傳達室存放了給校領導的禮品,相關人和保安都受到了嚴肅的批評,並要求全校都禁止接受禮品,禁止傳達室代收代放禮品。
“中國網事”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多數學校傳達室對禮品“鐵面無私”,但仍有部分學校傳達室為家長和他們手中的禮品袋敞開著大門。
中秋節當天,記者在合肥市朝霞小學傳達室看到,屋裡堆放著不少水果、土特產,還有一張裝裱好的書法橫幅。保安告訴記者,如果要把禮品寄放在這裡,必須提前聯系好,“以免拿錯了”。
在廈門市鬆柏中學的傳達室,記者看到室內放著一盒鋸緣青蟹。據值班保安介紹,因為學校嚴格禁止外人入內,所以家長一般是把東西寄在傳達室,再打電話聯系老師來取。對於這盒鋸緣青蟹的具體情況,值班保安不願透露。
位於合肥市徽州大道的南門小學是當地一所名校,9日下午4點10分,該校放學后的校園已對家長開放。在門衛室附近記者看到,不時有家長手提各種禮品袋,領著孩子向門衛詢問老師辦公室的所在樓層。
學校附近一家酒水超市的店主向記者透露,中秋放假前在店裡買酒送老師的家長不少,“像劍南春這些售價三四百元的白酒,一般會買兩瓶。”而在距離學校500米不到的一家螃蟹專賣店,店員則表示:“不少家長都買了螃蟹送給老師,一般一次買十隻左右。比起送酒水、月餅,送螃蟹更健康,也更有檔次。”
採訪中不少家長反映,過去每逢教師節都會為給老師送什麼禮而苦惱,而且一些孩子之間還會相互攀比,像送購物卡,從500、1000到2000元的都有。受訪的一些家長和老師都表示,隻有“大家都不送”才能減少攀比和焦慮心態。
“教師節是一個尊師重教的節日,但是現在有些異化了。”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看來,在學校面前家長處於弱勢地位,“家長送禮,是希望以此保障孩子接受平等教育、不被歧視。”他建議,可以在學校中推行家長委員會制度,讓家長參與學校的監督和評價管理,從而徹底打消家長的顧慮。(採寫記者:沈汝發 馬姝瑞 陳諾 湯陽 段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