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山西新書記王儒林被中央寄厚望:改善“患病”政治生態

2014年09月09日02:03    來源:經濟網-中國經濟周刊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山西新書記王儒林被中央寄厚望:改善“患病”政治生態

  新任“晉官”王儒林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劉永剛 魏華 韓文︱吉林、山西、北京報道

  深秋的山西,涼意漸濃。

  9月3日上午,第二屆世界晉商大會在山西太原低調開幕。在並州飯店並州廳,剛剛履新3天的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健步走上發言台,向來賓致辭。王儒林沒用講稿,簡潔流暢地介紹了山西的優勢與省情。致辭后,他走到前排,與在座的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郭台銘等晉商代表握手寒暄。

  相比兩年前召開的首屆世界晉商大會,此次大會的規模與規格大幅“縮水”,出席過上屆大會開幕式的眾多山西官員與商界名流亦難覓影蹤。

  兩天前,中央剛剛宣布了對山西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職務調整的決定,原吉林省委書記王儒林從“白山黑水”空降“表裡山河”,任山西省委書記﹔原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改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

  都說“晉官難當”,當下,這一說法又被賦予了新含義:半年內,7名省部級高官被查,其中5名是省委常委,山西官場成為名副其實的“風暴口”。

  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在山西省領導干部大會上指出:山西省的政治生態存在不少問題,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嚴峻。中央高度重視山西存在的問題,高度重視山西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決定對山西省委班子作重大調整。

  在外界看來,劉雲山的這番話,可以理解為是中共中央對接任者王儒林寄予了厚望:改善山西“患病失調”的政治生態。

  務實、低調、懂經濟

  不論是吉林當地的官員還是學者,對於王儒林的評價並不復雜:“懂經濟、務實、低調。”

  2013年8月,由《中國經濟周刊》與吉林省金融辦共同主辦的“吉林省土地收益保証貸款專題座談會”在長春召開。前一天,王儒林照例會見了參加座談會的專家,原定10分鐘的會見,由於王儒林對座談會內容十分感興趣而破例延長到了40分鐘,並且,他臨時決定參加第二天的座談會。

  整整一個上午的座談會,王儒林一直在專心聽取專家發言並認真做著筆記,王儒林表示,“大家給了我很多的啟發”。

  王儒林在聽完現場匯報后對土地收益保証貸款模式給予了6點評價:“意義重大、科學可行、深入探討、積極扶持、擴大試點、合力推進”,並分別對這6點評價的內涵進行了深入的說明和解釋。

  會后,來自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專家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沒想到省委書記對農村金融領域的各種問題都看得很透徹。”

  王儒林一直很重視吉林經濟和農村的創新和發展。吉林當地一位官員表示,“每次匯報,王書記問得都非常細致。”在其看來,王儒林對經濟,尤其對金融領域的問題,認識非常深刻。“在省委工作的人都知道,王儒林從不輕易對下屬發火,即便有錯誤,也會巧妙地給對方指出,不會傷害到對方的自尊心。”上述官員表示,吉林作為經濟欠發達的省份,各項工作都很多,看得出來,王儒林不太願意過多地說,而是願意實干。

  吉林省作為進入計劃經濟較早、退出較晚的欠發達省份,“相對落后”仍是吉林省最重要、最突出的省情。上述官員坦言,“王儒林對於吉林省的省情把握得很准,針對實施的戰略也不盲目。”

  2013年12月,王儒林在研究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吉林省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時說,中央反復強調,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這個發展不是隻求數量、不求質量的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是注重質量效益、促進擴大就業、不斷改善民生的發展,是可持續的發展。要堅持把發展作為最根本、最首要的任務,這是人民群眾的強烈期盼,也是吉林振興的關鍵。吉林正在從創新發展、統籌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安全發展等方面入手,推動改革新突破。

  據了解,王儒林在群眾、地方官員中的口碑很好,“不打官腔,不說套話,不繞彎子,直奔主題。對事關民生的工程‘盯得最緊’。”

  9月1日,在山西省領導干部大會上,王儒林表示,要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上,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各級干部要帶著感情走近群眾,帶著責任了解群眾,帶著本事服務群眾,多做一些打基礎、利長遠、建機制、可持續,為山西人民謀利造福的事情。

  “生在吉林,長在吉林”的省委書記

  王儒林的工作軌跡與吉林緊緊聯系在一起。和一些“空降”地方、多地交流任職的領導干部不同,王儒林從基層干部到省委書記,全在吉林省一步一步完成。2012年就任吉林省委書記時,王儒林用“生在吉林,長在吉林,熟悉吉林,熱愛吉林”來形容自己﹔2014年,卸任吉林省委書記時,王儒林再次提到,自己“生在吉林,長在吉林”。

  豐富的地方工作經驗,為王儒林“熟悉吉林”、后期主政吉林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年輕時期的王儒林曾在前郭縣擔任過一年多的鄉黨委副書記、書記,一年多的副縣長,之后調任共青團吉林省委副書記、書記,時年34歲。在團省委履職4年多以后,王儒林回到地方,開始積累地市主政經驗,7年時間履職3地,歷任四平市委書記、通化市市長、通化市委書記、延邊州委書記。

  1998年進入省委常委班子后,王儒林依然主政地方,先后兼任延邊州委書記、長春市委書記。基層、地方的多年歷練,讓“實干”成為王儒林工作的主體風格。

  為什麼是王儒林

  吉林當地一位官員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對於省委書記的選擇,過往履歷、工作經驗是否契合履新地區的需求,應是主要考慮的問題之一。而王儒林在吉林親歷並主導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的經歷,或許契合了中央對山西未來發展的考慮。此外,他在反腐方面的建樹或許是被中央委以重任的原因之一。”

  2013年,中央巡視組在11個省份進行巡視。據媒體統計,目前,僅吉林一地尚無副省級高官落馬消息。

  2014年兩會期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王儒林曾經系統地闡述過自己的“反腐妙方”:推進“五權”工作,扎緊權力“圍欄”。“權力過多干預市場、邊界不清是一個問題。”王儒林解釋道,“因此,我們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削減、限制和轉移一些部門權力。”

  王儒林認為,解決權力濫用問題,需要監控全面覆蓋、全程到位。吉林省一方面強化內部監控,對各地各部門建立健全內控機制情況進行全面檢查,梳理相關法規制度1509項﹔另一方面強化外部監督,通過受理行政投訴、信訪舉報和專項檢查、案件查處等,接受人民群眾和社會輿論監督。

  在對待反腐問題上,王儒林態度十分堅決:“有案必查、有腐必反、有貪必肅!任何人觸犯黨紀國法,都要依紀依法嚴肅查處,絕不姑息容忍、絕不心慈手軟!”

  在9月1日的山西省領導干部大會上,王儒林表示,要認真履行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充分發揮巡視工作的“尖兵”和“利劍”作用,堅持不懈反對“四風”,切實加強黨的建設,把“嚴”字落實到干部工作的全過程,特別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在根除權錢交易、官商勾結的土壤和條件上狠下功夫。

分享到:
(責編:劉軍濤)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