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並作與反腐工作有關的報告。中央紀委書記出席全國政協常委會此前相當少見,政協常委會將反腐敗作為主題也令人頗感意外。
會上,王岐山以他一貫的“王氏風格”脫稿開講,並開誠布公地回答了各種尖銳問題。這次不尋常的會議、不尋常的報告,透露了哪些不尋常的信號?
八項規定的成功與否,關乎到黨的生死存亡
王岐山此次在政協的反腐報告,基本上是圍繞“八項規定”展開的。在講話中他一再強調八項規定的落實對於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性。他分別用“關乎人心向背、是作風根本轉變的寶貴機會”,“八項規定的成功與否,已經變成一場輸不起的戰斗”等,來形容八項規定的落實是“關乎到黨的生死存亡的大事”。
王岐山還透露,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要把“八項規定要做成本屆向十九屆中央委員會上交的‘名片’”。可見,反腐敗和作風建設將是黨中央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常抓不懈的“重中之重”。
“不敢腐”已初見成效,要向“不能”“不想”邁進
“不敢、不能、不想”相當於反腐敗工作的三步走,是一個力求標本兼治的過程,也是對反腐敗工作的長期規劃。那麼,十八大以來通過全黨上下的努力,反腐敗工作進展如何?王岐山的回答是,“我現在可以負責任地說,‘不敢’這條已經初見成效。”
“不敢”僅僅是個開始,后面還有“不能”、“不想”兩項更為艱巨且復雜的工作。王岐山指出,從“不敢”向“不能”邁進,還要靠制度創新。十八后,腐敗案件交由上級紀委負責、巡視組等舉措,就是反腐敗工作在制度上的創新。按照王岐山的說法,制度創新還將進一步推進。
對腐敗問題,就是不處理,也得曝你的光
在講到“不敢腐已經初見成效”時,王岐山首先肯定了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在反腐敗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認為“通過微博、微信、媒體等這些自下而上的監督方式”,有效地調動了群眾揭露了腐敗的積極性。他還指出,“要繼續堅定不移的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
出席本次政協會議並作報告,也體現了王岐山對腐敗監督工作的重視。政協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民主監督”,王岐山請政協委員“發揮民主監督的作用”,並希望與會委員“發表真知灼見”,為反腐敗工作建言獻策。由此,王岐山反腐的決心和誠意可見一斑。
針對反腐工作中部分落馬官員,請求“別給曝光”的問題。王岐山強調,“就是不處理,也得曝你的光”,“對腐敗問題中紀委堅持一條,就是曝光。”這就是王岐山的態度,就是要讓腐敗官員在全國人民面前“露個臉兒”。
反腐就是要求細、求實,抓“小問題”做“大文章”
王岐山用“小問題·大文章”的比喻,回答了反腐敗為什麼要從八項規定入手的問題。他指出,“八項規定具體、不抽象,(反腐敗)隻有從實際出發、從具體入手,才能抓得住、抓得牢。”在接下來的工作中,要“更快更嚴地落實八項規定。”
再看月餅、賀年卡等“更小的問題”,會議上王岐山痛批,月餅、賀年卡這些小事兒,“越來越不像話”。十八大以來,中紀委以持續的節日反腐,重擊官場每逢佳節集中上演的腐敗歪風。最重要的是,節日反腐以后還會接著抓。
可見,中央反腐力求工作做細、做具體,講落實、重實效,不是一陣風、走過場。畢竟,腐敗問題積日累久,要向根除也非朝夕之功。實踐已經証明,從具體問題、具體案例入手,是反腐敗工作很好的突破口。
反腐不能面面俱到,要嚴查“三種人”
王岐山在報告中指出,“反腐工作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立竿見影。”除了要將工作做具體,還要有重點。那麼,哪部分人將成為反腐敗工作嚴查的重點?王岐山透露,反腐敗要嚴查三種人,那“就是十八大以后仍不收手、繼續貪污腐敗的人,要嚴查,要從重嚴懲﹔再一個,群眾反映非常強烈的,必須處理,從重嚴懲﹔第三個,重要崗位上將要提拔的干部,決不能讓他們“帶病”上崗,不行就得處理。”
提問環節,有委員問道“反腐有無時間表”,王岐山簡短有力的回答,“反腐和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余音繞梁,久久不散。(人民日報客戶端 王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