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人民日報客戶端:高考改革著力解決7大問題

董洪亮

2014年09月04日16:26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高考改革著力解決7大問題

  國務院近日印發了《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標志著新一輪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啟動。

  這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總體定位是:促進公平、科學選才。改革在堅持統一高考制度的前提下,著力解決社會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主要是唯分數論影響學生全面發展,一考定終身使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區域、城鄉入學機會存在差距,中小學擇校現象較為突出,加分造假、違規招生現象時有發生。

  突出問題之一:一考定終身

  解決方法:大學錄取學生將改為“兩依據、一參考”,即,依據統一高考考試成績,依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突出問題之二:區域、城鄉入學機會存在差距

  解決方法:2013年全國高考平均錄取率為76%,最低省份錄取率達到70%,兩者的差距由2007年的17個百分點縮小到6個百分點。為了進一步縮小差距,提高中西部地區和人口大省高考錄取率,這次改革將採取3項舉措:

  第一,完善國家招生計劃編制辦法。在編制國家計劃時,綜合考慮生源數量及辦學條件、畢業生就業狀況等因素,並督促高校嚴格執行國家招生計劃。第二,繼續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這項計劃2008年開始實施,2014年度達20萬人,幾年下來,相當於在中西部建設了80所萬人高校。下一步還要繼續在東部地區高校安排專門招生名額面向中西部地區招生。第三,合理確定分省招生計劃。要求部屬高校公開招生名額分配原則和辦法,嚴格控制屬地招生比例,調出的指標主要用於中西部及入學機會偏低的地區。通過這些舉措,力爭到2017年,錄取率最低省份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縮小到4個百分點以內。

  突出問題之三:隨遷子女參加升學考試問題

  解決方法:關於隨遷子女參加升學考試問題,2012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專門下發了文件,各地都在積極落實,今年已有28個省份開始解決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高考問題。各地特別是流動人口集中的特大型城市,要結合戶籍制度改革和這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繼續完善政策,抓好細化與落實工作,讓更多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能夠在當地參加高考。

  突出問題之四:農村學生上重點大學難

  解決方法:近年來農村學生上重點大學難,引發了社會上“寒門難出貴子”的討論。增加農村學生上大學特別是上重點大學的人數,是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內容。從目前錄取情況看,農村學生考上大學的比例,包括本、專科學校,與城市學生大體相當。但由於城鄉基礎教育水平存在差距等多種因素,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的比例相對較低。

  這次改革將採取兩項傾斜政策,一是,繼續實施國家“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由重點高校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這項計劃從2012年啟動,到今年已擴大到5萬名,覆蓋22個省份的832個貧困縣,今年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比2013年增加了11.4%。二是,部屬高校、省屬重點高校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額,專門招收邊遠、貧困、民族地區的農村學生。力爭到2017年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的人數明顯增加。

  突出問題之五:高考加分項目多、分值高

  解決方法:考試加分有兩類,一類是鼓勵性加分,旨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一類是補償性加分,對少數民族、烈士子女等特殊群體給予扶持。但在實施過程中,一些地方也出現加分項目過多、分值過大、資格造假等問題。

  這次改革,是給考試加分做“減法”,總的原則是大幅減少、嚴格控制,進一步規范管理、強化監督。主要採取以下措施:第一,2015年起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學生特長可客觀記入綜合素質檔案,供高校錄取時參考。第二,重點減少地方性加分項目,地方性高考加分項目原則上隻適用於本地所屬高校在當地招生。第三,確有必要保留的加分項目,應合理設置加分分值,降低過高的分值。第四,加強考生加分資格審核,嚴格認定程序,做好公開公示,強化監督管理。嚴厲打擊加分造假,凡高考加分造假的考生,一經發現,實行“三取消”:取消加分資格和高考報名資格﹔已錄取的取消錄取資格﹔已入學的取消學籍。

  今年年底前,國家將出台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文件。

  突出問題之六:自主招生“掐尖”、“小高考”等弊端

  解決方法:自主招生是為了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偏才怪才”,這是對現行統一高考招生按分數錄取的一種補充。2003年開始啟動試點,目前,試點高校共有90所,招生人數約佔試點高校招生總人數的5%,2013年錄取2.5萬名左右。總的看,這項探索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這次改革要嚴格控制規模,完善招生程序,確保公開透明,克服“掐尖”、“小高考”等弊端。

  這次改革,主要明確5項措施:一是申請學生要參加全國統一高考,達到相應要求,接受報考高校的考核。二是試點高校合理確定考核內容,不得採用聯考方式或組織專門培訓。三是規范並公開自主招生辦法、考核程序和錄取結果。四是嚴格控制自主招生規模。五是從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國統一高考后進行。

  突出問題之七:普通高校與高職院校分類考試

  解決方法:加快推進高等職業院校的分類考試是這次改革的一個重大舉措。全國共有近2500所高等學校,其中高職院校1300所。將高職院校的考試招生與普通高校相對分開,既有利於適應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選拔和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同時也有利於一部分學生盡早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減輕高考的備考負擔。

  在一些省市開展了改革試點的基礎上,這次改革要加大力度,具體舉措為:第一,高職院校的考試招生在考試方式、內容、時間上與普通本科院校相對分開,實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評價方式。考生如果參加了分類考試,並且已經被確定錄取之后,可以不參加高考。第二,明確了普通高中畢業生和中職院校畢業生參加考試的方式。中職院校畢業生報考高職,參加由省(市)或者學校組織的文化基礎與職業技能相結合的測試,普通高中畢業生報考高職院校參加職業適應性測試,文化素質部分的考察就使用其高中學業考試的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第三,考慮到考生的心理和一些需求,繼續保留考生通過參加普通高考進入高職院校的通道。2015年,通過分類考試錄取的考生佔高職院校招生總數的一半左右,到2017年成為主渠道。

    轉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分享到:
(責編:潘婧瑤、盛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