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據近日發布的《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4)》透露,最近一年網民因侵權損失1434億元—— 

誰動了網民的權益

魏  薇  賀  琰

2014年09月04日04:5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8月27日,在2014中國互聯網大會上,首屆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論壇舉辦。論壇上,中國互聯網協會12321舉報中心發布了《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4)》。

報告調查數據顯示,最近一年網民因各類侵權遭受的損失合計達1434億元。目前,我國網民權益遭受侵害的情況十分嚴峻。網民權益保障的現狀與網民的普遍預期還有一定差距,損害網民權益的現象短期內難以徹底清除。

網民權益保護現狀堪憂

網購、網絡搜索、社交軟件、游戲、在線旅游網站等成“重災區”

今年3月,攜程網被曝光因安全支付漏洞導致部分用戶銀行卡信息外泄。泄露信息包括用戶姓名、身份証號、銀行卡類別、卡號、CVV碼等,嚴重侵害了網民的選擇權、知情權和隱私權。

不只是這些引人注目的侵權事件。其實,侵害網民權益的行為在生活中正時時發生,小到被迫接收垃圾短信,大到網絡詐騙。

報告指出,綜合網民的時間損失和經濟損失,網民年度損失估計達1434億元,其中時間折換損失為340.5億元,經濟損失為1093億元。網民權益的保護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亟待解決的問題。

其中,網購令網民權益損失最嚴重,網民遭受損失的范圍廣,平均損失規模大,曾在網購中遭受損失的網民比例高達65.3%,平均經濟損失為176.2元。

除網購外,網絡搜索、社交軟件、游戲、在線旅游網站等也是網民權益遭受侵害的“重災區”。68.6%的旅游網站用戶遭遇過時間損失,大約有一半的旅游網站用戶遭遇過經濟損失。在100張來自旅游網站的機票中,就有6張可能是假機票。在網絡或手機游戲裡遭受經濟損失的用戶達五成,平均損失為174.5元。

個人信息泄露也是網民權益遭受侵害的重要領域。有91%的網民認為其身份証和手機號曾經通過網絡被公開過﹔超過80%的網民承認自己家庭住址、姓名和銀行卡號遭到網絡泄露﹔超過50%以上的網民,確認學歷、醫療、體檢記錄、個人社會關系、工作單位、婚姻狀況和地理位置等主要信息遭到泄露。

這份報告指明,除了時間損失和經濟損失,網民權益的損失還應包括精神損失。例如,在游戲中遭遇其他玩家開外挂、在網購平台遭遇網絡水軍和虛假評價、在網絡搜索時個人信息被泄露、在網上被不文明語言攻擊等等,都涉及網民權益的損害。但是由於精神損失不易量化測量,因此並沒有體現在這份數據中。

“中國互聯網誠信的狀態或者誠信的管控機制,落后於整個業界的發展狀態。”百度廣告運營規劃部高級經理朱文慶坦言。

法律保障、維權渠道尚不完善

目前的法律法規還沒有專門設定“網民權益”的概念

“2013年網購投訴超過1萬例,但這只是冰山一角。”談到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產品的質量問題時,中國質量認証中心市場項目部負責人毛可昕介紹說,由於關於網購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仍然不夠完善,隻有少部分網民選擇向有關部門投訴,大部分網民選擇向賣家或向電商平台投訴、協商,甚至“自己認栽”。

“雖然網購造成的損失較大,但是網民對網購的評價依然相對較高,這是因為網購平台普遍會採取一些保障網民權益的措施。相反,在游戲、社交、即時通訊上,雖然人們用得多,但是涉及資金不多,所以相關保障有所欠缺。” 12321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副主任郝智超介紹。

在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看來,網民權益受損不僅體現在經濟或時間的損失上,更體現在網民的公民權利上,“目前的法律法規還沒有專門設定‘網民權益’這樣一個概念”。

郝智超認為,一方面,互聯網技術自身的特性,導致治理困難﹔另一方面,我國關於網絡權益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的不完善,也影響了網民權益的保護措施出台。

“互聯網上,玩家或商戶可以戴著面具生活,甚至無所不為。”朱文慶認為,“在中國互聯網的生態裡,仍然缺少一些監管機制或制約工具,常常是要麼找不到人,要麼找到人也不知道怎麼做”。

此外,我國維權渠道建設不完善也是影響網絡維權的重要原因。以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為例,作為行業組織,即使接到舉報,也要根據事件性質的重要程度不同,移交公安機關、工商等國家機構處理,舉報中心並不能直接迅速地對網絡侵權行為進行干預。

多方聯手營造安全網絡環境

建立網絡黑名單,共享信用體系,侵權行為應曝光處罰

今年6月,國務院發布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提出了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性。網絡信用體系作為社會信用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網民權益保護上具有重要意義。

“建立網絡黑名單記錄,並共享網絡信用體系,讓在網上從事非法活動的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限。隻有將那些損害網民權益的人曝光處罰,才能真正保護網民權益。”中國互聯網協會反垃圾信息工作信息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澄清表示。

針對網絡侵權難以投訴舉報的特點,郝智超認為,“維護網民權益的第一步是完善投訴舉報受理機制,建立公眾監督體系”。

據介紹,12321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結合舉報受理工作,正在探索嘗試建立以各類黑白名單為主的網絡信用體系,向行業和公眾公布信譽良好的企業和開發商名單。該中心自2013年起,發起手機應用商店“安全百店”行動,在主流應用商店的下載頁中,加入一鍵舉報按鈕。網民隻要點擊,就能將發現的不良及違法應用舉報到12321,經核實后統一下架處置。

除了政府機構,許多互聯網公司也在積極努力,通過採取黑白名單和加強資質審查等方法來維護自身和用戶利益。百度公司負責人,已推出了實名認証,主要通過第三方作為權威驗証。網站做這些認証越多,向網民坦白的內容越多,信譽等級就越高。

奇虎360公司加入了人工審查環節。據介紹,現在每一個正版移動應用背后,都可能隱藏著眾多盜版應用,嚴重損害網民和開發公司利益,“我們引入人工審查和不斷回掃機制,保障各方權益。各個公司也必須意識到,維護網民的利益最終也是在維護自己的利益。”奇虎360手機助手運營總監郭子文說。

如何使網民權益得到最大的保護?郝智超坦言,除了政府和企業的努力,網民自身的維權和防范意識才是真正推動網民權益維護發展的根本力量。因此,開展大量的網民權益保護宣傳教育必不可少。“網民權益保護不僅是政府的職責和企業的義務,同時更需要網民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網民的參與,才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 人民日報 》( 2014年09月04日 14 版)

分享到:
(責編:宋煦冬)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