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制圖:李姿閱 |
從9月1日開始,黑龍江省全面實施新農合分級診療管理。其中,最引人關注的舉措就是實行“限治病種”制,鼓勵常見病、多發病患者選擇基層醫療機構就醫,控制不合理的越級診療,以合理利用醫療資源。
越級轉診以價調控
按級診療節省不少
根據黑龍江省衛生計生委日前出台的《新農合實施分級診療制度工作細則(試行)》(簡稱《細則》),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高血壓、偏頭疼、冠心病、盆腔炎等30種常見病在鄉(鎮)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心肌炎(急性期)、急性闌尾炎、腦梗死、腦血栓、甲亢、肩周炎、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50種常見病在縣(市、區)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私自越級轉診的將不予以報銷。
“限治病種”制實施后,規定在鄉鎮衛生院治療的單病種,原則上不在縣(市、區)級及縣域外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治療﹔規定在縣(市、區)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治療的單病種,原則上不在省、市、鄉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治療。30種常見病如按規定在鄉(鎮)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去除起付線后可報銷95%,否則僅報銷10%﹔50種常見病如按規定在縣(市、區)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去除起付線后可報銷75%,否則也僅報銷10%。指名的“限治病種”,還會隨著實際需要逐漸增加。
為使患者理性就醫,將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留在基層,黑龍江省還進一步提高了基層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新農合報銷比例。其中鄉鎮(區)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報銷比例為90%,起付線100元﹔縣(市、區)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報銷比例為70%,起付線500元﹔縣域外省、市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報銷比例為45%,起付線800元。凡未經轉診到縣域外及省、市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就醫的按25%報銷,起付線800元﹔到省外就醫的按10%報銷,起付線800元,越級轉診則不予以報銷。
通過實行新農合分級診療,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從而引導農村居民合理就醫,做到“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急、危、重和疑難雜症到三級醫院”。
分級診療彈性推進
去哪看病患者決定
“起初我們將醫院推向市場化,讓醫院自尋發展之路。這種情況下很難實施分級診療,因為醫院為了生存就會包攬各種大小病症,造成醫院人滿為患、服務質量低下。我們提出的分級診療就是想解決這些問題。”黑龍江省衛生計生委基層指導處處長、新農合辦主任梁民琳說。
梁民琳告訴記者,分級診療是醫療機構的“守門人”,其首要目的是使患者理性就醫,提升大醫療機構的服務價值,讓醫患溝通更加細致,減少醫患矛盾。分級診療將提高基層醫療機構報銷比例,並同時將醫療服務的價值納入醫保報銷的范圍,使治療患者數量更多的基層醫院與治療“含金量”更高的大醫院同時受益。
這種帶有某種強制性的政策會不會造成病情延誤?一時間成為很多患者關注的焦點。根據《細則》,各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需實行門診首診負責制,門診首診醫生在“限治病種”患者就醫時,需告知患者報銷標准,讓患者自由選擇不同報銷標准的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就醫。“限治病種”出現急、危、重和疑難病情時,門診首診醫生可根據病情收治入院或轉診。
“在實施新農合分級治療體制前期,我們還是秉承‘宜寬不宜嚴’的標准,不完全強制地實施分級治療政策。慢慢地讓醫院和群眾接受分級治療的理念,才能讓分級治療長久發展。”梁民琳說,規定在鄉(鎮)級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可以報銷95%的30種常見病,如在其他醫療機構治療,可能暫時先報銷60%,而不是一步到位地按規定報銷10%。“彈性地推進分級治療制度,會讓群眾更容易接受。”
《細則》規定,凡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不遵守分級診療和轉診轉院程序、不履行告知患者轉診轉院義務,致使患者未及時辦理轉診手續或違反轉診程序,造成患者未按規定享受醫保報銷的,報銷差額部分由違規的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承擔。省級新農合管理部門將對違規次數超過5例(次)的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給予其全省范圍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取消其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資格。
同時,為確保分級診療制度的實施,省級新農合管理部門還將對不負責任的首診醫療機構和首診醫師實施黑名單制,並通過媒體進行通報批評。嚴重違規的醫療機構取消定點資格,違規醫務人員將被吊銷執業資格。
加強基層診療能力
千余名大學生上崗
“現在的分級診療只是在黑龍江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機構先推行,在大城市機構還沒有實施。未來統一城鄉醫保制度的啟動,也會影響到分級診療工作的推進。我們試探性地在基層推出醫改創新制度,不論怎樣都會堅持下去。”梁民琳介紹,近年來黑龍江省衛生計生委黨組特別重視醫療體制改革推進工作,在加強基層診療能力、提高基層診療效率、避免分級診療中的醫療失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014年,我們建立‘醫療改革聯合體’,不僅以社區為平台,也以三級醫院為核心,帶著幾個二級醫院,輻射一片社區和鄉鎮,實現城鄉醫療統籌。資源共享是醫聯體成立的靈魂所在,也是醫聯體的出發點與歸宿。不僅是設備資源,還包括人才資源、空間資源,都將按照集團理事會的管理意志,在醫聯體內統一調配。”
梁民琳說,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和基層醫療機構人才緊缺的矛盾,黑龍江還啟動了“三年簽署三千名大學生基層工作”計劃。2014年成功簽署1155人,已通過培訓並分配到基層上崗。未來兩年,還將以此計劃加強基層醫療機構診療能力。
《 人民日報 》( 2014年09月04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