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前駐蒙古大使:習近平“搭車論”傳遞周邊外交“鄰國觀”

潘婧瑤

2014年08月22日17:09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8月22日電(潘婧瑤)今天下午,習近平主席在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發表了題為《守望相助,共創中蒙關系發展新時代》的重要演講,話中蒙友好合作,談中國周邊外交,論亞洲國家相處之道。

就此,人民網記者專訪了兩位前駐蒙古國大使高樹茂先生和黃家?先生,談一談此次演講背后的深意。

習近平主席在演講中說:“中國願意為包括蒙古國在內的周邊國家提供共同發展的機遇和空間,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搭快車也好,搭便車也好,我們都歡迎。”黃家?認為,這個搭車的比喻其實是一種比較幽默的表達方式,表示一種“無論是什麼車都可以來搭乘”的開放態度,表示中國願意與蒙古國共榮共贏,讓自身發展惠及鄰國。

高樹茂則進一步闡述稱,所謂“搭快車”,是因為中國目前經濟正在高速發展,可以稱得上是一輛“快車”。無論是蒙古國的領導還是人民,他們都意識到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會給蒙古國經濟帶來機遇,使蒙古國也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所謂“搭便車”,則由於蒙古國和中國作為有4710公裡邊境線的鄰國,彼此間的交流非常便捷,無論是交通運輸還是其他方面都有優先獲得便利服務的可能,這也是向其他周邊國家傳達的一種態度。

習近平主席本次演講的另一重點是談及亞洲國家的相處之道。習主席強調,要更多用東方智慧來解決問題、化解矛盾、促進和諧。在推進區域合作進程中,亞洲國家交流互鑒,堅持相互尊重、協商一致、照顧各方舒適度的亞洲方式,這是符合本地區特點的處理相互關系的傳統。這個傳統體現了亞洲的鄰國相處之道,在今天應該繼續發揚光大。

高樹茂認為,習主席在演講中強調“傳統”,表明在中蒙外交包括和其他亞洲鄰國的關系中,要堅持一種自古而今的文明傳承。中國和蒙古以及其他亞洲國家,都深受東方“和”文化的影響,因此更能夠在區域事務中彼此理解,無論是經濟交流還是外交路線上都更能夠互相尊重、友好協商。

黃家?則認為,習主席提出的“亞洲方式”,重點在“舒適度”,也就是強調要照顧對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這其實是對“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的新延伸,但更加具有亞洲文化色彩。

分享到:
(責編:潘婧瑤、盛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