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21日電(記者盛卉 實習生劉雅萱)“我們紀念鄧小平同志,就要學習他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戰略思維,是鄧小平同志一生最恢宏的革命氣度,也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樹立的思維方式。”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8月20日在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說。
8月22日是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紀念日。中共中央20日舉行座談會,緬懷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高度評價其歷史功績。
“放眼世界,放眼未來,放眼當前,放眼一切”
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准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要學習鄧小平同志“放眼世界,放眼未來,也放眼當前,放眼一切方面”的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不斷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任何外國不要指望中國做他們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國會吞下損害我國利益的苦果。”,“應當把發展問題提到全人類的高度來認識,要從這個高度去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鄧小平關於當今時代特征和世界大勢現在依然擲地有聲,振聾發聵。
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說,習總書記突出強調的“高瞻遠矚”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是解決當下的南海問題、釣魚島爭端的重要策略。有戰略思維才有頂層設計,要學習鄧小平同志“摸著石頭過河”的精神,放眼世界、放眼未來,用“斗而不破”、“變被動為主動”的戰略思維掌握主動權,搞好頂層設計。
在雲波詭譎的國際形勢之下,鄧小平同志這種“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已根深蒂固地落實於當下。習近平領導的新一屆中央領導從容不迫地應對釣魚島危機,堅決捍衛我國領土主權﹔在南海問題上,贊成並倡導“雙軌制”,通過友好協商談判尋求和平解決南海問題的途徑,與東盟國家共同維護南海的和平與穩定。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秦宣表示,“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是首次出現在最高層對鄧小平的正式歷史評價中,“戰略思維與習近平之前提到的頂層設計一脈相承,從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相互聯系的高度審視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從全局上思考問題,在關鍵時刻作出戰略決策。對於中國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中央黨校黨建部副主任戴焰軍說,鄧小平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對中國的社會發展進程,未來的發展走向有全面清晰的認識,“放眼世界、放眼未來,放眼當前,放眼一切”的戰略思維順應了中國社會發展規律,順應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潮流。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堅持道路、理論、制度的獨立
習近平在會上強調,鄧小平同志最鮮明的思想和實踐特點,就是從實際出發、從世界大勢出發、從國情出發,始終堅持我們黨一貫倡導的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而我們的國權、國格、民族自尊心、民族獨立,關鍵是道路、理論、制度的獨立。
“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要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來辦。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的立足點。”鄧小平同志傳達的“獨立自主”精神不絕於耳。
“今年是深化改革的元年,而下一步走怎樣的道路,理論應該如何發展,制度應該如何完善,有一些不同的聲音。”石仲泉說,“我們的體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設要照搬西方的模式嗎?用三權分立來解決權力集中的問題嗎?針對這些爭議,習總書記的講話做了及時有針對性的回應。”
“習總書記強調的‘獨立’是對鄧小平同志‘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深刻洞察。2012年,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及‘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而‘獨立’也是對‘三個自信’理論的深化。”石仲泉說。
戴焰軍說,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最根本的就是要依靠道路、理論和制度,隻有探索出了適合本國國情的道路,形成了引導國民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理論,擁有一套量身定做的制度,才能真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今天,歷史的接力棒傳到了我們手裡,責任重於泰山。我們相信,在20世紀贏得了偉大歷史性勝利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必將在21世紀贏得更偉大的歷史性勝利!” 習近平講話的結語傳遞著無限的正能量,鼓舞和激勵著改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