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西安市長安區民政局“限號”辦理離婚手續的消息在網上引發熱議。公眾對此的評價褒貶不一,支持者認為,此舉是為了挽救盲目離婚的家庭,值得鼓勵﹔反對者指責這是用行政方式干涉離婚自由,甚至稱這是“懶政”行為。
近年來,我國離婚率有逐年提高的趨勢。據民政局的公報顯示,2013年全國依法辦理離婚手續的共有350萬對,比上年增長了12.8%,這是從2004年以來,我國離婚率連續10年遞增。在離婚的夫妻中,相信絕大部分都是感情破裂,婚姻生活無法維系的。但也有不少是“沖動離婚”,只是因為一些家庭瑣事爆發爭吵,進而做出的草率決定。比如,一些夫妻辦理離婚手續的時候還在爭吵,一副非離不可、互不相讓的態度,拿到離婚証后卻抱在一起失聲痛哭。
“限號”措施並不會阻攔真正“緣盡”的夫妻,他們就算遇到一些小的挫折和阻礙也會毅然決然分道揚鑣,但卻給那些“頭腦發熱”的夫妻一些冷靜思考的時間。人在沖動狀態下,說出的話往往不經大腦,做出的決定往往是感性的、盲目的、錯誤的。等他們慢慢冷靜下來之后,曾經和諧的家庭生活、甜蜜的二人世界又會浮現在眼前。這時候,就算有人強迫他們離婚,這夫妻二人也未必願意。既如此,我們何不給他們一個認真思考未來的機會。俗話說,“寧拆十座廟,不破一樁婚”,婚姻不是兒戲,它關系到一個家庭的和諧、社會的穩定。從這個角度講,“離婚限號”體現出的是政策的善意和人文關懷,對構建和諧社會有積極意義。從效果來看,這一制度也確實卓有成效:2011年,長安區辦理離婚者1900多對。2012年“限號”離婚實行后,當年辦理離婚者較2011年下降了140多對,2013年較2012年下降40多對。
其實,對於民政部門的工作人員來說,辦理離婚手續隻不過幾分鐘的事情,即便他們來者不拒,對離婚訴求照單全收,也不會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工作壓力。但對於夫妻雙方來說,離婚卻意味著一段感情的終結,一個家庭的破裂。說到這裡,我們應該充分理解當地民政部門的良苦用心。至於有些人說這是“懶政”行為,恐怕更多的是“受虐妄想症”在作怪。當然,“離婚限號”也暴露出我國在相關法律制度上還存在欠缺,如很多發達國家都在離婚自由的前提下,設置了數月到三年的“冷靜期”或“熟慮期”。這段時間過后,如果夫妻二人仍然堅持離婚,法律將不再干涉。這樣的“溫和干預”方式值得我國借鑒,並推而廣之。( 唐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