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13日電 8月12日,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昕竹,因違反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工作紀律被解聘,不再擔任國務院反壟斷專家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
有消息指出,張昕竹之所以被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解聘,是因為其以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的身份受聘於正在接受國家發改委反壟斷調查的高通公司,收取高額報酬,為其出具所謂的“未壟斷”的經濟學証據,違反了工作組工作紀律。
有網友提出疑問,張昕竹的行為是否應該追究其法律責任。對此,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主任岳運生律師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張昕竹此前受聘於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只是作為專家組成員,並沒有統一法律法規界定被政府部門聘請的專家的法律責任,所以張昕竹的行為並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但另一方面,岳雲生指出,美國高通公司作為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組成部門發改委的調查對象,理論上與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是存在利益沖突的。張昕竹在受聘於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的同時為高通公司出具調查報告,明顯違反了基本的回避原則,“是很不合適的。”
中央黨校教授林?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張昕竹的行為將國家有關部門放在被動位置。她認為,盡管張昕竹為自己的行為披上了公正的外衣,但背后少不了有利益驅動的成分。
此前報道:
知情人士:張昕竹利用專家組身份牟利
據中新網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張昕竹未經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同意,以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的身份受聘於高通公司,收取高額報酬,為其出具所謂的經濟學証據,違反了相關工作紀律。張昕竹未經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同意,以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的身份受聘於高通公司,收取高額報酬,為其出具所謂的經濟學証據,違反了上述工作紀律。知情人士指出,高通公司本身擁有龐大的律師團隊,其聘請張昕竹為其出具相關報告,主要是為了利用張昕竹的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組成員的身份。這也是張被解聘的原因。
中新網記者13日得到一份《關於高通許可定價的經濟學証據——全球經濟學集團白皮書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調查高通案件提交的相關報告》,該報告的第二作者為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昕竹。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向中新網記者証實,高通公司總裁第二次到發改委與反壟斷局溝通時遞交了該份報告。據了解,高通公司當日特意提醒發改委反壟斷局,該份報告其中一名作者為國務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專家張昕竹。
張昕竹:我沒收600萬
據財新網消息,在國家發改委對美國高通公司進行反壟斷調查期間,張昕竹收受了高通公司提供的600萬資金,並為高通公司編寫了一份厚達幾百頁的報告文件,為其出具所謂“未壟斷”的經濟學証據。 張昕竹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否認收了高通600萬。張昕竹承認曾為高通提供過咨詢,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亦曾就此事要求他寫檢查。但張昕竹稱自己的行為並不違反工作規定,亦不涉及利益。
美國高通曾被開天價壟斷罰單
據《經濟參考報》,美國高通公司在無線通信標准必要專利市場和手機芯片市場上佔有支配地位,其專利許可費被業內稱為“高通稅”。近10余年來,高通專利許可模式與芯片銷售模式在歐美韓日及印度等地備受質疑,反壟斷與知識產權糾紛不斷。國家發改委的高通反壟斷調查源於舉報,始於2013年。發改委曾突擊搜查高通北京和上海公司,調查手機制造商、芯片制造商和其他相關企業,高通高層則三次到發改委接受調查及詢問。
韓國公平交易委員會於2009年向高通開出約2.08億美元罰單,因為高通使用條件折扣,將芯片與專利相捆綁,對僅購買高通技術但不購買高通芯片的廠商收取歧視性高許可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