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23次常務會議透視李克強執政之道

2014年08月13日10:16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23次常務會議透視李克強執政之道

  每周的星期三,正在成為觀察中國經濟政治生態的一個窗口。

  除了出訪或是參加重要活動,李克強總理都會在周三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習慣在這一天的新聞裡尋找國務院的聲音。

  7個月,23次常務會議(20次在星期三),如果將這些會議的主題用一條紅線串起來,看到的不只是大政方針變化的軌跡,更有本屆政府的執政之道、治國之策。

  23次常務會議,18次提到簡政放權

  毫無疑問,“簡政放權”是這半年多國務院常務會議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之一。從今年年初至今,國務院常務會議的通稿中,18次提到簡政放權。

  作為本屆政府深化改革的抓手,“簡政放權”不隻牽動著各級政府部門執政理念的變化,而且有力地鞏固著市場經濟的基礎。

  眾所周知,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市場經濟必須解決的根本性矛盾之一。具體到當今中國“大政府、小市場”的現實,如果把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轉換成最通俗的改革語言,那就是“管住政府的手,放開市場的手”。

  管住政府的手,就要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正如李克強總理所強調的,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強化放管結合,是本屆政府的先手棋,也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關鍵一招。

  為此,6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一個突出主題就是:“放權”。會議確定進一步簡政放權,促進創業就業,取消下放新一批共52項行政審批事項,將36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后置審批,並先期取消一批准入類專業技術職業資格。

  政府放權的同時,也在給市場鬆綁。這從今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可以得見。

  4月23日,確定進一步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的政策措施﹔5月30日確定進一步減少和規范涉企收費,減輕企業負擔……這些舉措的核心是給市場的主體、企業鬆綁,從而增強市場的活力。

  此外,企業發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科技是最核心的推動力,為此必須給科技鬆梆。7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深化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試點。李克強總理強調,改掉不符合時代要求的“文件”,讓科技人員可以入股、拿期權。

  在國家行政學院張佔斌教授看來,這一系列舉措,為“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奠定了基礎。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更是指出,“政府改革是本屆政府的第一亮點”。

  “放得有效,管得到位”的服務型政府

  簡政放權,絕不等於政府完全放手不管,而是強調放管結合,寬進嚴出。

  “管”絕不是政府重復過去大包大攬的傳統套路,而是必須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的,“‘管’是一杆‘公平秤’,是為了更好地激發市場活力”。他強調,要通過建立各部門懲戒聯動機制,讓企業有一個不能觸碰的“戒律”,有一把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強制約束企業的違法行為,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顯然“放得有效,管得到位”,對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此,政府必須改革自身的工作方式、方法,必須依靠創新,讓政府工作升級。“‘放’是放活,而不是放任﹔‘管’要管好,而不是管死。”李克強強調,“轉變政府職能的核心要義,是要切實做好‘放管’結合。”

  具體分析,政府工作的創新體現在多個方面。

  其一,監管的創新。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信用是企業的生命。過去對企業的失信行為,監管部門處罰手段單一,處罰信息往往也是內部掌握。這很難觸動一些企業的根本利益。為此,現在要建立信用體系,強化信用監管。

  “市場不能搞叢林法則,不能隨便‘搞一家伙’、出個‘黑手’,還需要政府這個裁判員。”李克強說,“但另一方面,政府要吹‘明哨’而不能吹‘黑哨’,要明確監管規則、創新監管手段,允許自然的優勝劣汰,讓市場公平競爭、健康發展。”

  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草案)》,這為誠信體系的建設與完善提供了必要的法規支持。

  那麼該如何建立信用體系?李克強以當下最熱的“大數據”,闡釋了構建社會信用信息平台的路徑。他說:“我們構建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包括國家社會信用信息平台,都要融入‘大數據’的思維理念。”

  其二,是服務方式的創新。行政審批制的變化,從表面上看是少蓋幾個公章,深層分析,是政府職能的變化。與之相應地,要求政府的工作方式要發生改變。以政府力推的工商注冊登記制改革為例,表面看好像只是辦營業執照少蓋幾個公章,少跑幾次路,其實它所連帶審批政度的變化,早已超出了便民利企的范疇,成為撬動政府自身改革的一個支點。圍繞這一點,稅務、衛生、交通、外貿等部門都在改變自身的工作流程,創新工作方式。

  日漸清晰的施政方向:微刺激、定向調控

  一季度經濟增速為7.4%,這是5年來經濟增長的最低值。面對穩增長與經濟下行壓力這對矛盾,如何應對?

  本屆政府給出的答案是:既要“保持定力”,又要“主動作為”。由此,“合理區間”“微刺激”“定向調控”,成為李克強調控經濟發展的“政策口徑”。

  “保持定力”的自信來源於對經濟形勢的基本判斷。“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李克強說,“合理區間是指經濟增長率不低於7.5%左右,所謂左右,就是高一點、低一點都是正常的,都處於合理區間。”

  對此,常修澤認為,強調經濟增長區間,意味著政府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認識。

  明確了增長的“區間”,也就確立了宏觀調控的主基調——“微刺激而不是強刺激”。在增長區間內,政府不會出台大規模刺激政策。而微刺激要發揮作用,顯然對宏觀調控的水平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定向”“精准”也因此成為關鍵詞。

  李克強說,定向調控的內涵是保持定力、有所作為、精准發力、統籌施策,是此前“區間調控”的深化。“有人認為,定向調控就是‘降准’,這是一種誤解。”李克強說,“定向調控不是‘大水漫灌’,而是‘滴灌’、‘噴灌’,是定向發力,抓住關鍵環節、重點領域、薄弱地帶來進行調控。”

  正是源於此,上半年,政府在調結構上抓住“重點領域”,屢出重拳。6月11日,討論通過《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7月2日,確定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政策措施……這些對重點產業發展的規劃,不只是給產業鬆綁,也為中國經濟穩增長打造持久動力源。

  常修澤教授認為,微刺激而不是強刺激是本屆政府調控經濟的一個主要特點。本屆政府在經濟上的另一個大手筆,就是“調結構”,在產業結構上下功夫。上半年推出很多產業規劃,核心的主題就是產業由工業主導型向服務業主導型轉變。

  狠抓改革的兩個“一公裡”

  再好的政策,落不到實處,也難以生效。因此,抓落實、惠民生,是本屆政府執政的一個突出理念。

  李克強說:“百煉才能成金,隻有切實落到實處,才能讓這個政策真正變成‘金十條’。”

  抓落實,就是要抓住改革的關鍵點、民生的關注點。李克強用兩個“一公裡”來形容這個改革的關鍵點。他指出,國務院開展全面督查時,既要解決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裡”,也要解決政策落實的“最先一公裡”。

  抓落實,就要強化督查檢查,實時檢查工作落實情況。6月25日至7月5日,國務院派出8個督查組,對16個省(區、市)、27個部門和單位的政策落實情況進行了督查。在7月1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8個國務院督查組組長依次走上發言席匯報督查結果,整個國務院第一會議室幾乎座無虛席。

  “督查要堅決避免‘雨過地皮濕’,決不能走過場!”李克強說,“要讓督查真正見效,確保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抓落實,還應有民生情懷,時時心系百姓。常修澤認為,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棚改、戶籍改革等主題,這些都是保民生、惠民生的體現。

  “我們一些大城市表面上看已經建設得很漂亮了,但在高樓大廈背后,依然有很多棚戶區,既沒有供暖設備,也沒有上下水。”李克強說,“我們30多年的確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績,但我們確實仍是發展中國家,區域之間、地區之間,甚至在一省之內,發展都極不均衡。”李克強表示:“老百姓有安全感,社會才有安定感,國家才能穩定發展。”

  3月19日,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強調落實《政府工作報告》各項工作時,要求各部委負責人,既要強化團隊合作,又要各盡其責,真正履行好為人民服務的職責。曾經有人說,官位級別的差距,其實更多圖的是一個“面子”,一個“社會公認度”。“什麼是‘公認度’?”李克強提高了聲音,“給老百姓做事就是最大的‘公認度’!”

  他在談到棚戶區改造時說:“你以為‘戳’幾個大樓就是‘政績’嗎?讓千家萬戶受惠才是真‘政績’!”(記者 潘圓)

分享到:
(責編:王澤、曹昆)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