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習近平談市場經濟:市場決定性作用基礎上完善宏觀調控

2014年08月12日11:09    來源:中國經濟網    手機看新聞

要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作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著力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2013年7月23日習近平在武漢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時強調

解讀:清除阻礙市場有效運轉的壁壘

市場壁壘是市場經濟的障礙,行業壟斷則是公平競爭的天敵。

在市場壁壘中,對市場競爭危害最大的是體制性壁壘或行政壁壘,它們往往通過許可証制度、核發執照、原材料管制等方式,限制新企業的進入。以民營醫院為例,雖然政府有關部門有明確的政策規定,但民營醫院很難進入醫保定點范圍,其醫務人員在專業技術職稱晉升、學術交流等方面,也受到衛生行政部門和學術團體的忽視甚至歧視。一些行業由於滿足於這種行政壁壘帶來的好處而形成路徑依賴,根本沒有想到或不願意形成以競爭為導向的行業企業優勢,導致規模經濟、客戶忠誠度、絕對成本優勢、產品差別化等都無從體現。

與之相對應的行業壟斷,主要是一些國企特別是央企的行政性壟斷(其中不排除有先天的資源壟斷因素),其行為主要有訂立協議固定價格、限制產量、劃分市場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建設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就要消除壁壘、打破壟斷。

隻有消除壁壘、打破壟斷,才能公平競爭,讓各行各業充滿生機活力﹔企業隻有公平參與市場競爭,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動力追求技術進步、產品創新,為經濟轉型提供“源頭活水”。

中國將加強市場體系建設,推進宏觀調控、財稅、金融、投資、行政管理等領域體制改革,更加充分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2013年9月5日習近平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八次峰會時發表講話

解讀:建設完善的現代市場體系

建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必須培育發展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市場體系是市場制度構成的首要部分,是包含要素市場以及由要素市場衍生而來的各類市場的有機統一體。市場機制在市場主客體以及市場時空上發生有效作用,必須以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為前提。主要應在以下幾方面著力:

第一,堅持把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作為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的前提。公平、開放、透明的規則體系的建立,將有效約束市場主體行為,反對壟斷,制止不正當競爭,規范各類市場運行,維護市場秩序,保障市場體系競爭有序。

第二,堅持把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作為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的關鍵。靈活的價格機制是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基礎,隻要“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還沒有完全確立,我們的市場體系就不能稱之為完善的現代市場體系。

第三,堅持把深化要素市場改革作為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的主攻方向。要素市場是我國市場體系培育與建設的薄弱環節,要素市場化進程遠遠落后於商品市場化進程。當前,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必須把要素市場的培育與建設作為主攻方向,其中尤其要將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和金融市場體系的建設和完善作為重中之重。

進一步提高宏觀調控水平,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以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為抓手,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2013年7月23日習近平在武漢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時強調

解讀:提高政府的宏觀調控和治理水平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絕不是說政府無所作為,而是應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著力提高宏觀調控和科學管理的水平。

宏觀調控的手段和方式多種多樣,除了傳統的財政政策、金融政策、投資政策、消費政策等,還有宏觀規劃、收入分配、社會游說、行業自律、技術標准等。無論是傳統的還是其他宏觀調控手段,重點在於保障經濟穩定增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新型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和全社會的福利水平。

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就要求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和提高透明度。政府宏觀調控應當從當前無所不包、無所不管的狀態中解放出來,健全科學的宏觀管理體制與方法,改革計劃、投資、財政、金融等專業職能部門的管理體制,將非政府職能轉移到行業組織等市場中介機構,政府的職能主要是統籌規劃、制定政策、組織協調、提供服務、監管市場。

許多市場經濟國家普遍是“小政府大市場”。“小政府”是指進一步明晰政府職能,不缺位、不錯位、不越位。提高透明度,既能夠促進政府部門完善服務職能,也能夠引導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市場行為,保障行業協會等市場中介組織有效運轉,最終有效地發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是一個重大理論命題,又是一個重大實踐命題。在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要講辯証法、兩點論,“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2014年5月26日習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15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解讀:政府與市場各司其職

一個發展成功的國家必然是以市場經濟為基礎,再加上一個有為的政府。在傳統市場經濟體系下,政府和市場分別扮演著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手,前者主要提供發展環境、公共產品與服務,后者則主要進行資源配置。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就是要使二者各司其職、各負其責,讓“兩隻手”形成合力。

倘若政府管理職能太大,便會在無形中壓制市場的活力,而通過減少管制和審批,“小政府”則更會提升社會效率。調整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實際上是將政府權力向社會讓渡的放權運動,這就不可避免地觸及此前過大管理權之下的部門利益。在少數地方,此類部門利益甚至通過部門立法方式固化,因此變得愈加不可撼動。恰緣於此,也可預見此種放權改革將“觸及靈魂”。從這個角度來說,重塑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尤其需要頂層的制度糾偏,以及大力推進的改革勇氣。

改革未有窮期,中國還在路上。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讓經濟體制激發更大的市場活力,進而惠及到所有國民,在過往的改革中我們已多次踐行,此次不會例外。

網友熱議:

@徐開翟律師:贊賞習大大上台后的各項正確舉措,民主建設、法制建設和市場經濟建設是國家建設的三大基石。

@石白菜:政府職能從管理向服務的轉變。

@秦曉:如果要讓市場起決定作用,前提應是一個好的市場,而不是扭曲的市場。

@陳志武:隻要權力制衡機制運作不好、監督問責缺失,政府很難從市場退出。權力隻要不受制約就會自我膨脹,這是權力天性,不因人種膚色或文化而不同。比如“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很好,但必須有相應體制支持,因為萬一權力硬壓制市場、要決定資源配置,被擠壓的市場找誰去說理?

@理論熱點面對面:讓市場這隻手得到完全施展,讓政府這隻手收放自如,政府與市場關系最終達到“琴瑟和鳴”的和諧之境。(中國經濟網 馬璐) 

分享到:
(責編:沈棟君(實習)、盛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