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工資啦,”8月,今年畢業的高校學生們大多數拿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筆工資。然而,部分90后雖然邁出大學校門,拿到工資,卻仍然伸手向父母要錢花,尚未在經濟上“斷奶”。有數據顯示,他們中四成人是“月光”族。
這一數據來自一份大約有35萬份樣本的調查。
近日,一份由某網站聯合北京大學新鮮出爐的《90后畢業生飯碗報告》詳細勾勒了90后畢業生的就業圖景。截至今年6月末,90后畢業生的就業率僅為14.3%。有網友調侃,“中國的結婚率為10%,找工作跟找對象一樣難”。
該報告顯示,今年應屆畢業生平均起薪每月2443元,僅夠買半部蘋果手機,其中北京地區平均起薪也僅為3019元,三成以上應屆畢業生仍“啃老”,近四成過著“月光”生活。
記者採訪中發現,部分90后畢業生對這一調查結果並不驚訝,並且有人甚至認為結果比較符合“實際”。1992年出生的卲晶晶就是名副其實的“月光族”。2013年,經歷了“史上最難就業季”的煎熬,和699萬大學畢業生共擠就業獨木橋,北京某高校新聞學專業畢業的她在京城一家公關公司開始了職場生涯。“第一個月工資有4000元錢,不過很快就花完了。”
小邵認為,在北京3000~4000元的月薪是低收入,根本不夠基本的生活開支,“北京消費非常高,吃飯、租房、穿衣和出行,都不便宜,”她在北京東三環潘家園附近租了一套兩室一廳之中的主臥,月租1750元,父母替她付了一年的房租。想到以后要自己負擔房租,她頓時感到“亞歷山大”。
記者發現,一些畢業生在剛畢業的幾年內都會在吃飯、租房子這些事情上向父母要錢花,甚至還有人認為這不是“啃老”。在他們看來,當前“生存壓力”非常大,剛畢業的那兩年尋求父母支持似乎是天經地義的。北京工業大學今年畢業的陳玉說,在北京3000元一個月確實不夠花,許多農民工都掙得比她多,沒有父母支持“活不下去”。陳玉還說,她有不少同學沒找到工作,真的回家“啃老”去了。
和“啃老”相對應的是,90后並未因為過低的起薪而放棄自己生活品質和個性的追求。北京一家知名地產公司人力資源總監官碧純近幾年觀察90后“新職員”的心得是:和實現他們所認定的自我價值相比較,他們似乎對工作看得沒有那麼重要。他們不會為一份高收入的工作放棄自我,也不會為低收入的工作忍辱負重。
小邵對於工資的使用並沒有具體計劃,開工資的那周就開始各種消費,每到月末都要靠透支信用卡度日。今年6月,她毅然辭掉工作,開始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沿318國道,從上海搭車去拉薩。“有些事,你現在不做,永遠也不會去做。”小邵希望在旅行中找到自己新的人生方向。(記者 王維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