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盛產帥哥美女,造就了很多連中國人都在追的偶像。
體壇,人才輩出
巴西世界杯足球賽是人們當前最關注的熱點之一。綠茵場上,身懷絕技的拉美足球人才層出不窮。
1958年,巴西人在斯德哥爾摩踢出讓瑞典國王瞠目結舌的桑巴足球,17歲的貝利在眾人簇擁下喜極而泣,這是拉美足球第一次在歐洲奪得世界杯,貝利逐漸成長為享譽世界的球王。 1986年,阿根廷球員馬拉多納如孤膽英雄般沖向英格蘭球門並打入世紀進球,成為新一代球王。之后涌現出羅馬裡奧、羅納爾多、裡瓦爾多、羅納爾迪尼奧、梅西、內馬爾……
拉美人不僅足球玩得提溜轉,跑得也快。想必中國人都記得牙買加“飛人”博爾特,他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獨得三枚金牌,並且打破了男子100米和200米兩項世界紀錄。至今,他仍是這兩項世界紀錄的保持者。
演藝,獨具風情
在演藝界,獨具風情的拉美力量不可小覷。拉美明星中,不少是出生在美國的拉美后裔。他們的血管中流
淌著拉丁風情,所呈現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別
具一格的魅力,大膽甚至狂野,
總是生氣勃勃。
本屆世界杯足球賽主題曲《我們是一家》的演唱者之一詹妮弗·洛佩茲就是美國的拉丁天后。她出生於美國紐約州,父母是波多黎各人。
洛佩茲身兼演員、歌手、電視制作人和舞者數個角色,是美國最具影響力的西班牙語系藝人,多次入選美國《福布斯》雜志“全球最有影響力100位明星”排行榜,曾被美國《人物》雜志評為“2011年全球最美麗的人”。
洛佩茲還跨界發展,打造自己的服裝品牌,闖蕩香水界,戰績不俗。說到世界杯主題曲,耳畔響起那首熱情奔放的 “Go Go Go! Ale AleAle”,這是1998年世界杯足球賽主題曲《生命之杯》。當年,《生命之杯》席卷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排行榜冠軍寶座。人們因此記住了拉丁搖滾巨星瑞奇·馬丁優美動人的歌喉和撩人的動感舞姿,稱其為“搖臀天王”。
文學,“百年孤獨”
對於拉丁美洲的文學,很多中國人覺得比較陌生,但那部《百年孤獨》一定有不少人拜讀過。這一巨著是哥倫比亞著名作者、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馬爾克斯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主要代表作還有《一樁事先張揚的謀殺案》和《霍亂時期的愛情》。
《百年孤獨》剛一面市就震驚了拉美文壇和整個西班牙語世界,很快被翻譯成超過25種語言,銷量超過5000萬冊。這部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巔峰之作,以其嶄新的敘事手法深深影響了許多中國作家。同為諾貝爾文
學獎得主的莫言
如此描述第一次閱讀
《百年孤獨》時的震撼:“我為什麼早不知道小說可以這樣寫呢? ”在莫言眼中,馬爾克斯是絕對的高峰。
記得上世紀80年代追過一部巴西電視連續劇《女奴》。這部片子根據巴西著名作家貝爾納多·吉馬良斯的同名愛情小說改編而成,講述的是19世紀巴西實行奴隸制時期,年輕貌美、心地善良的女奴伊佐拉敢於斗爭、最終獲得真愛的動人故事。
女奴伊佐拉的扮演者露塞莉亞·桑多斯因此獲得中國“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外國女演員獎”。這一獎項不是由專業評委評出來的,而是中國3億觀眾直接投票選出來的,可見桑多斯的受歡迎程度。
政壇,大眾偶像
很多中國人“認識”切·格瓦拉。格瓦拉1928年6月出生在阿根廷羅薩裡奧省一個富庶家庭。認識他的人都說,他是一個才華橫溢、充滿理想的年輕人。 23歲時,還是醫學院研究生的格瓦拉就同朋友一起,駕駛一輛破舊的摩托車,兩度橫穿拉丁美洲大陸。人民的苦難令他憂心這片大陸的未來。
后來,他投身古巴革命並在古巴新政府擔任一系列要職。然而,安逸的生活並不適合格瓦拉。 1965年,他悄然離開古巴,輾轉非洲和玻利維亞的叢林,為實現“解放全世界受苦大眾”的革命理想出生入死。 1967年10月,格瓦拉在玻利維亞中部的密林中被玻政府軍俘獲,次日遭槍殺,年僅39歲。
如今,人們談起格瓦拉不僅想到他的革命,同時也將他和藝術聯系在一起。當年阿爾貝托·科爾達為頭戴紅星貝雷帽的格瓦拉拍下照片 《英雄的游擊隊員》,這張照片已成為當今復制量最大的肖像照之一,T恤衫、杯子、手機殼、眼鏡腿、鑰匙扣、打火機……隨處可見。
一首《阿根廷別為我哭泣》讓中國人知道了阿根廷前第一夫人埃娃·庇隆。埃娃1919年出生在阿根廷的貧困農村,年輕時當過模特、電影演員和播音員,1945年與當時還是上校的胡安·庇隆結婚,成為他的第二任夫人。1946年成為阿根廷第一夫人后,埃娃積極從事與勞工、醫療、兒童、婦女有關的慈善事業,熱心建設廉價住房,興辦學校,深受人民愛戴,在阿有“國母”之稱。 1952年,33歲的庇隆夫人因癌症去世,阿舉國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