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7月21日電 (記者盛卉 實習生譚潔羽)“這次習近平主席訪問拉美,使得‘中國溫度’不斷上升。一方面中國發展壯大了,我們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在外交上開拓新的途徑﹔同時,我們和拉美的外交考慮了拉美國家的需要,能夠配合、合作,因此受到拉美國家廣泛的歡迎和積極的支持,雙方一拍即合。”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原所長蘇振興談到習近平主席在拉美刮起的“中國旋風”時對人民網記者說。
中拉經貿快速發展,委內瑞拉成為重要石油來源國
7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加拉加斯,開始對委內瑞拉進行國事訪問。今年是中委建交40周年,中國和委內瑞拉的雙邊關系取得了較大發展,雙方領導人互訪、政治接觸頻繁,政治互信不斷增強,經貿合作領域迅速擴大。1999年,委內瑞拉和中國簽署的雙邊合作協議隻有30個,目前已經達到400多個,已形成全方位的戰略合作。委內瑞拉已故前總統查韋斯生前曾6次訪問中國,是訪華次數最多的拉美地區領導人,為雙邊關系的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去年9月馬杜羅總統訪華並在北京會見習近平主席,雙方簽署了24項重要合作協議,其中一批重大項目已經進入正式實施階段。
談到中委關系近年來的迅速發展,蘇振興表示,不應該把它看成一個特例,而應該是正常現象。“過去十多年,中國不光是和委內瑞拉,和整個拉美地區的關系經歷了一個加速發展期。比如2000年、2001年左右,中國和拉美的雙邊貿易隻有100億美元左右,到了去年達到2616億美元,有人推算,大概年均增長率在30%左右。”
蘇振興還介紹,中委的雙邊貿易發展很快。委內瑞拉作為非常重要的石油輸出國,也成為中國石油進口來源多樣化的一個重要選擇。
堅持正確的義利觀,推動建立穩定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
委內瑞拉主管亞洲地區事務的副外長索昂·諾亞日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委內瑞拉一直致力於建設一個和平的、多極化的世界格局和公平公正的世界經濟秩序,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在這點上,和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對此,蘇振興認為,中國在構建和平、多極化的世界格局和公平公正的世界經濟秩序上,可以和委內瑞拉進行良好的合作。
首先,雙方對當今世界大勢的看法、判斷,以及外交政策的訴求或基本理念,有很多相同或者相近之處。這是雙方合作的重要前提。因此,雙方要不斷地增加政治接觸、增加往來,不斷地交換意見,能夠使雙方在一些大的世界趨勢的判斷上,在對外政策的理念上不斷溝通,不斷擴大共識。
其次,要在國際上要建立一種比較公正合理的政治、經濟秩序。雙方要不斷地在多邊外交領域加強協調,使我們在這些國際多變外交場合能夠形成共同的立場、意見和主張。
最后,在雙邊關系上,要強調平等相待,平等互利,謀求共同發展。習近平曾強調,在外交上要堅持正確的義利觀,既要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又要考慮別國的發展。我們在雙邊關系上要身體力行地實踐自己的價值觀,反對強權政治。這樣,我們在推動建立穩定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方面就會有一些新作為。
中拉地理距離遙遠,沒有領土沖突問題干擾合作
拉丁美洲與中國地理位置上距離遙遠,幾乎橫跨了半個地球,然而這並沒有阻礙中拉關系的迅速發展,信息技術、航運技術的全方位發展也使得雙方的交流、合作愈發便利。拉丁美洲在中國外交工作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地理因素上中拉雙方相距遙遠,確實有它不利的一面,比如說雙方往來比較困難,發展經貿上物流距離很遠,確實有客觀上帶來一些不利因素。”蘇振興說,但是,地理上相距遙遠,也有正面的因素,比如說我們和南美國家之間,正因為相距遙遠,隔了一個太平洋,所以雙方就不曾在領土、領海這樣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上有利害沖突,沒有這方面歷史遺留的問題干擾。
蘇振興介紹,拉美地區現在有將近6億人口,30多個獨立國家,在國際上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經濟上,拉美整個地區的GDP達到五萬多億,將近六萬億美元,按照市場匯率計算,人均GDP將近九千美元,在發展中國家中程度較高。拉美地區又擁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古代文明,豐富的資源,對於中國這個新興大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夢”與“拉美夢”是雙邊關系發展的深厚民意基礎
習近平此前發表講話時曾指出,“中國夢”和“拉美夢”息息相通。中拉雙方要勇於追夢、共同圓夢。蘇振興認為,此話含義深刻。
“無論是中國還是拉美國家,都希望世界和平、國家強盛、人民幸福。人民也期待國家能夠強盛、能夠享受和平的陽光,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這是人民的願望,是基本的訴求,符合時代潮流。”蘇振興說。中國謀求發展,謀求國家強盛,謀求實現小康,拉美國家也是這樣。中國古語說,“道不同,不相為謀”。中拉“道”相同,所以能夠有合作的基礎,這種雙邊關系的發展有深厚的民意基礎的。這是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共同點,是我們共同的理想在這裡引導我們積極發展這種雙邊的合作,密切雙邊的關系,加強雙邊的團結,造福雙邊民眾的利益。
中拉論壇是新輪子,形成多邊機制和雙邊機制“雙輪驅動”
蘇振興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中國-拉共體論壇”在中拉關系中扮演的角色:“我們與拉美各國間的雙邊機制已經比較完善。現在,形成了一個中國和整個拉美地區的33個國家拉共體的一個雙邊的論壇,又多了一個機制,多了一個輪子。所以多邊機制和雙邊機制是雙輪驅動,兩個輪子推動中拉關系戰略發展。”
蘇振興強調,中拉論壇的建立有助於中拉關系實現更加全面、均衡發展。“中國-拉共體論壇”,是一個雙邊論壇,中國是一方,拉共體是一方。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就是論壇的一方,合作的一方,與另外一方是平等的,地位是一樣的。
蘇振興認為,中國在中拉論壇中可以起到重要的建設作用。中國這一方是一個國家,在決策這方面比較簡單一點,對方是30多個國家,30多個國家是集體領導,領導層是輪換的。要協調30多個國家的立場形成一個決策,決策程序顯然比我們要復雜,難度要大。“從這個方面講,有些事情上面,中國可以更多地提出一些倡議,或者更多地聽取他們各方面的意見,這方面中國應該把雙邊關系處理妥當。”蘇振興說。
中拉交往起步晚,然而前景廣闊
蘇振興介紹,中國和拉美的關系,早在明代就有往來,比如說從中國南方的港口,像泉州,通過馬尼拉到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港口的貿易。但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由於特殊的歷史背景,1949年-1959年沒有和拉美國家任何一個國家建交。1960年中國和古巴建交,是第一個建交國。又過了十年,到1970年,中國和智利建交,才有第二個建交國。中國和拉美國家建交高潮是在70年代,此后斷斷續續不斷地擴大外交陣地。
蘇振興認為,中拉的交往起步晚,發展緩慢,然而因為基礎良好深厚,前景非常光明。我國領導人在外交上有長遠的考慮,對於外交關系是從戰略高度來看待的,對於拉美亦是如此,這才造就了今天中國和拉美經貿關系的加速發展。
習主席訪問拉美,從巴西、阿根廷到委內瑞拉,所談的問題、所簽的協議,大大拓展了雙方的合作領域,深化了雙方的合作水平的深度。習主席提出三大引擎:即以貿易、投資、金融合作為動力,力爭實現10年內中拉貿易規模達到5000億美元,力爭實現10年內對拉美投資存量達到2500億美元,推動擴大雙邊貿易本幣結算和本幣互換。回顧過往,我們的雙邊貿易額在過去十年翻了若干番。今后十年,如果從2600億到5000億,看似只是翻了一番,但這一番的基數高了,意義非凡。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歷史節點上,我們對於雙方今后怎樣擴大合作、發展關系,都作出了深入的研究、探討。“我們說前景光明不是一般的套話,這是我們非常認真地通過科學論証得出的評估結果。”蘇振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