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山西腐敗窩案:關系盤根錯節 官場更加沉默

2014年07月14日17:02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山西腐敗窩案:關系盤根錯節 官場更加沉默

  金道銘、令政策、杜善學,分屬山西省委、政協、政府“三套班子”,他們的落馬可謂“一窩腐敗”。仔細分析這兩年被查處的山西官員,可見他們之間的關系盤根錯節

  在令政策和杜善學被通報調查后,山西官場更加沉默了。一位過去常與媒體打交道的官員,在婉拒《中國新聞周刊》的採訪要求時,連說“現在不是時候”。

  早在今年2月和4月,山西省委副書記金道銘和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山西省委原常委申維辰先后落馬,彼時有不少官員認為,基於穩定的考慮,山西的反腐或會“適可而止”。但中央的態度與這種預期截然相反,正在山西展開的轟轟烈烈的反腐行動似乎沒有任何收官的跡象。

  《中國新聞周刊》在對山西省五六位官員的採訪中有一個體會,對於一些“滿懷心事”的官員,他們的顧慮主要有兩個:一是中央的這種態度,會激發出更多的舉報﹔二是落馬的人越多,自己被“咬”出的可能性越大。

  當前,各單位集中觀摩反腐紀錄片的頻率在增加,邀請反腐專家作講座的次數也在增多。

  “反腐欠賬”

  據《中國新聞周刊》根據公開資料所做的統計,十八大后,山西省共有26位廳級以上(包括副廳級)官員被調查。其中包括4位省部級官員。

  26這個數字,只是統計了被官方或媒體通報了名字的違紀、違法官員,而實際上,有些官員受到查處但沒有公布名字和身份,因此實際數字會更大。根據山西紀委、監察廳發布的數據,2013年,該省共處分違紀黨員干部11879人,其中市廳級干部26人,縣處級336人。如果算上案件頻發的今年上半年,這個數字就更為可觀。

  這一數字,與中國另一個反腐重鎮四川省並駕齊驅。2013年是四川省腐敗案的高發年份,全年共有20位廳級、246位處級干部被紀檢機關立案調查。

  從省部級官員落馬的頻率看,四川省在十八大后一年半時間內,有3位落馬,平均每半年一位﹔山西則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有4位省部級官員落馬。

  一位受訪反腐學者說,省部級官員的反腐成果,是各省反腐力度的風向標。原因是高官落馬,往往會帶出一長串官員名單,效果恰似“連根拔起”,因而對當地的官場更具顛覆性影響。

  山西這一輪反腐之力度前所未有,一方面原因是中央推動非常堅決,另一方面是當地腐敗問題沉?多年。2月24日,中央第六巡視組在向山西省反饋意見時提到,少數領導干部利用職權謀取利益,“查辦案件和對重點領域、關鍵崗位的監管有待加強。”“山西省內尚未形成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

  巡視組建議山西省委,“要切實擔負起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態度堅決,旗幟鮮明地懲治腐敗”,“省紀委要切實擔負起監督責任,加大辦案力度,形成高壓態勢。”

  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一個批評意味甚濃的表態。說山西“尚未形成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有批評其反腐力度欠缺之意。在強調省委的主體責任和省紀委的監督責任時,用了“切實”一詞,諄諄之外,有提醒之弦外之音。

  隨后,山西省召開了省委常委會。省委書記袁純清在發言中指出,一方面要充分肯定山西省在反腐敗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新成效,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們懲治腐敗的力度和形勢的要求還有差距”。

  說到這句話的時候,媒體的鏡頭正好切到了金道銘的畫面。他表情肅穆,大大的方字臉有點發僵,嘴角下拉,兩個浮腫的眼袋非常顯眼。

  從2006年8月調任山西以來,金道銘已經在這個產煤大省待了7年半。其中任省紀委書記4年9個月、省委副書記3年6個月、省政法委書記8個月。在省委副書記任上,和另外兩個職位有重疊。

  作為山西省委的主要領導之一和省紀委的負責人,金道銘在反腐方面既承擔著主體責任,又承擔著監督責任。

  據一些山西省官員反饋,金道銘在反腐上有些“口不由心”,說得很多,做得很少。他常挂在口頭上的一句話,是“拒腐蝕,永不沾”。在今年1月參加晉城市委常委民主生活會時,金道銘還強調要加大對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處力度,“以好的黨風政風贏得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支持。”

  但到了實踐中,反腐就變成了可輕可重的個人裁量。山西省兩件在全國產生影響的腐敗案件—“房媳”案和白培中案,均被認為處罰太輕。據知情者透露,金道銘主導了這兩個案例的處理,並在其中有不當行為。這也成為導致金道銘落馬的一個線索。

  “房媳”的公公、運城市前財政局局長孫太平,據傳曾在2009年前后被舉報。時任山西省紀委書記金道銘曾下令調查,但后來此案不了了之。

  山西焦煤集團原董事長白培中,在家中被搶近5000萬元。其妻報案,稱被搶300萬元。一審法院最終認定1078萬元,其中80多萬元涉嫌違紀。這一狗血劇情,最終以白培中被免職、留黨察看一年告終。這一過輕的處理結果,讓很多人大跌眼鏡。金道銘亦被指參與了該案的處理過程。

  據山西的官員反映,金道銘善於運用自己的身份,幫有求於自己的官員“破財消災”。在調任山西之前,金道銘有15年在中紀委工作的經歷,官至副部。來山西以后,又常年主管紀檢、政法等重權領域,在中央和省內的關系上游刃有余,在反腐問題上擁有巨大的話語權。

  有知情人士指出,山西在這一輪反腐中受災嚴重,其中有一部分可以歸結於該省過去在反腐上的“欠賬”。“這個賬有些是金道銘欠下的。”

  在這一輪反腐中,山西的紀檢系統有多人涉案。除了上文提到的“房媳”外,被查者還有晉中市委副書記張秀萍,以及山西省監察廳副廳長謝克敏。任職晉中副書記前,張秀萍曾在山西省紀委工作了13年,其中有4年多時間與金道銘有交集。

  如果要算上金道銘曾經主管的政法領域,則還有兩個人應該加上—蘇浩和李亞力。兩人都曾是山西公安廳副廳長兼太原公安局長。在金道銘短短8個月兼任省委政法委書記期間,兩人均曾與其有過交集。

  山西省煤炭系統一位處級官員說,在山西官場,流傳著一種說法:蘇浩與金道銘關系密切,在金被“雙規”前,提前獲知消息的蘇浩向其通風報信,致使金道銘的大量財產被提前轉移。

  神秘的土地鏈條

  此輪山西反腐的另一條線索,是申維辰案。

  與金道銘從中央空降到山西的經歷相反,申維辰是一步步在山西發展,到了54歲才被調往中央,比金道銘被調往山西時的年齡長了1歲。

  這位15歲就出來工作的潞城人,僅用了15年,就完成了從鄉政府接線員到副廳級干部的跳躍。這時候他才30歲。

  從履歷上看,申維辰在差異巨大的崗位上,均表現出了驚人的適應性,並且獲得了很好的升遷。從鄉政府接線員干起,他幾乎沒有錯過任何一個上升的層級:從鄉到縣、市、省、中央,每一個職位似乎都是為下一步的升遷做准備。一位政治學學者說,從官員的發展看,這是一份堪稱完美的簡歷,直到他在中國科協黨組書記的位子上被拿下。

  申維辰腐敗所指,是在太原市委書記任上。他在這一位子上坐了4年零8個月。在這4年多時間內,他提出一個“舊城改造、新城建設、古城發掘”的三城聯動思路,在招商引資方面高舉高打。大批大小開發商聞訊而來,圍繞著土地所發生的古老故事開始在太原上演。

  官方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中旬,太原市備案的房企有1000余家,其中有一級開發資質的僅有兩家,二級企業有70家,三級125家,四級313家,其他的屬於暫定開發資質。

  大小房企均依自己的訴求,尋求與政府之間的合作:大企業所需地塊較大,位置較好,同時價位合理,這樣的機會並不多見,需要通過培養與政府之間的關系來穩定預期﹔小的房企手續不備,競標較難,也需要通過攻克與政府之間的關系,實現投機收益。

  一位與申維辰多有接觸的當地資深媒體人說,此時的申維辰,已經由此前主要與文人打交道時的文質彬彬,轉變為面對各種復雜利益的現實和精明,官氣與商氣都有所增加。

  據這位知情人士介紹,申維辰在任太原市委書記時,確實發生了一些未批先建、超規劃建設以及集體土地違規開發等問題,也發生了多起土地維權事件。

  2011年7月,太原市房管局的一位負責人曾在談到“規范發展房地產開發市場”項目的實施情況時提及:太原市至少一半以上的樓盤,在審批、建設、預銷售過程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當時太原的房地產市場上,還有一種專靠與政府之間的關系拿地,再加價后賣出的公司。他們尋找的購買對象,多是一些拿地無門的外來房企。

  在太原龍潭公園附近,有一個佔地規模很大的項目,被稱為龍潭片區,在採訪的過程中被多次提及。這塊33.55(502.25畝)公頃的地塊,以招拍挂的方式,在2007年9月份被國內某大型地產企業以15億元拿下。

  而在兩個月前,太原市政府與該地產企業已經就該片區的改造項目簽訂了協議,欲將該片區打造成太原的城市副中心。在簽字儀式上,申維辰說,此次簽約是太原市擴大招商引資、推進“三城聯動”的又一重要成果。他要求相關部門站在對人民、對歷史負責的態度,為這一片區的改造提供高效的服務。

  太原市一位城建系統的老干部曾對這次招拍挂提出質疑,認為此地塊的三個競標人均為該集團系內的公司,且拿地的價格比相鄰位置其他的項目低了很多。

  《財經》雜志的報道說,該片區舊城改造工程,容積率超出了高層住宅項目的法定上限。該雜志獲得的一張項目規劃圖顯示,該項目的容積率為3.7。而按照規劃法的規定,商業建筑的容積率上限是3.5,高層住宅項目的容積率上限也是3.5。

  因拆遷矛盾,龍潭片區發生過多次群體性事件。2013年9月底,一封多人聯署的對申維辰的舉報信,被寄往中央多個部委,上面歷數了該項目在土地交易、建設規劃等方面的問題。這封信也被寄往多家中央級媒體。半年后,申維辰被通報接受調查。

  在申維辰被查之前,太原市已有多位官員被調查。在他卸任太原市委書記5個月后,該市城市規劃系統爆發窩案,該市規劃局副局長王鳳玲、建管處處長梅剛被查,兩名前副局長李忱毅、靳曉慧也同時調查。

  在申維辰被通報前20多天,太原市綠化局局長張波涉嫌違紀被帶走。而在申維辰被“雙規”的第二天,太原市分管城建的原副市長吉久昌,太原市國土局原局長張寶玉、總工程師杜怡亦被調查。

  盤根錯節的關系

  山西反腐的第三條線索,是杜善學案。

  杜善學的經歷可分為四個階段:2003年之前,主要在財政系統任職,官至山西省財政廳副廳長、副書記﹔此后8年,在長治任職,先后任代市長、市長、市委書記﹔此后一年,任呂梁市委書記﹔2012年1月至案發,在省裡任職,先后任省委秘書長和副省長。

  按照山西省政府分工,杜善學負責發展改革、建設、交通、環保、招商引資和重點工程等方面的工作。

  在其主管的領域中,建設、交通、招商引資和重點工程,都是腐敗的易發領域。今年4月29日,山西省紀委通報了7位交通系統官員腐敗案。此7人從路橋集團高管,到高速路建管處處長,再到交通廳規劃處官員,直至交通廳廳長,各方參與,鏈條清晰。

  在山西這一輪反腐中,有三位落馬官員曾與杜善學搭過班子,他們分別是呂梁市前市長丁雪峰、副市長張中生和長治市原市長張保。

  杜善學任長治市委書記時,張保分別任市委副書記、市長。兩人有3年的工作交集。杜善學離開長治兩年后,2013年2月,張保因在一起苯胺泄漏事故中延報被免職。

  丁雪峰和張中生是杜善學在呂梁的兩位副職。杜善學任呂梁市委書記時,丁雪峰是市委副書記,張中生是副市長。在杜善學卸任市委書記的第二天,丁雪峰被公布為該市代市長。

  這一次職位變動,在山西官場議論頗多。來自呂梁市兩位煤企負責人的說法是,為了獲取市長職位,丁雪峰曾召集多位民企老板,籌集資金,通過商人周斌繼母之父,運作市長一事。運作的對象,據說是公安部一位去年落馬的領導。

  丁雪峰事發前后,呂梁市多位民企老板曾被叫去談話。丁被帶走后,幾位民企老板也被帶走。

  任職呂梁副市長時,張中生分管工業經濟、煤礦重組和安全生產,並涉及電力等能源產業。而導致宋林被舉報落馬的華潤集團在山西的煤礦收購,即涉及呂梁的多個區縣。

  當時,華潤集團作為山西煤炭資源整合主體之一,其整合片區主要涉及呂梁、太原和晉城。在呂梁,華潤與本地企業聯盛集團聯合,成立山西華潤聯盛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收購呂梁多個縣區的煤礦。

  作為分管煤炭和工業的副市長,張中生曾多次會見華潤高管,包括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今年3、4月間,聯盛集團董事局主席邢利斌、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先后被帶走調查。

  就在杜善學和令政策案被通報1個多小時后,運城市委書記王茂設被有關部門從辦公地點帶走。

  這個消息在1天后傳出后,山西官場的第一個反應,是聯想到王茂設與杜善學和令政策之間的關系—這兩位運城籍的官員,都與王茂設有過密切的交往。杜善學的老家在運城臨猗縣,令政策的老家在運城平陸縣。

  對善於走上層路線的王茂設來說,這都是絕好的官場資源。在任朔州市委書記時,他就很好地利用了這種資源。每有朔州籍高官回鄉探親,王茂設必會登門拜會。

  巧合的是,山西省這一次落馬的官員中,朔州籍的最多,包括山西省直屬機關工委副書記郭忠實、晉中市委副書記張秀萍、朔州經濟開發區主任高世寶、公安廳副廳長蘇浩、朔州水利局局長胡彪、公安廳副廳長李亞力。其中,高世寶和胡彪與王茂設均有工作交集。

  據傳,高世寶在運城任職期間,杜善學曾幾次前往看望。

  新聞加點料

  新聞連連看

  金道銘

  官場沉浮?中紀委系統履職14年 遭老干部舉報

  紅顏手套?山西胡氏姐妹花:金道銘情人和“白手套”

  官商勾結?山西首富涉嫌偷稅案至今無果 金道銘曾插手

  紀檢虫洞?金道銘能輕易擺平命案

  二線反腐?金道銘當選山西人大副主任至其案發不足40天

  申維辰

  多面官員?同事印象沉穩親民 曾高呼反腐 被舉報騙貸1.3億元

  心向文體?申維辰學體育出身 曾策劃推動《喬家大院》

  磐石任職?申維辰任職太原現窩案 連續十幾年屢遭實名舉報

  法外有情?申維辰連年被舉報為何連連獲升遷?

  驚弓之鳥?申維辰落馬的消息讓眾開發商如坐針氈

  內斗!媒體稱金道銘申維辰曾內斗 申更不好惹

  申維辰起步於基層,金道銘走的則是京官空降的道路。申、金二人的交集出現在2006年。該年1月,申出任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7個月后,金也由北京來到太原。

  主政太原4年期間,申維辰提出實施“舊城改造、新城建設、古城發掘”的三城聯動。此時,一批依附在申身邊的商人開始在太原地產界嶄露頭角。與此同時,幾名來自北京的商人也深度介入太原房地產市場。熟悉內情的人明白,這些人是省委常委金道銘的“好朋友”。蛋糕有限,誰都想分一塊,但雙方都"大有來頭",誰也不好惹。

  杜善學

  駐晉38載?主抓建設、交通、招商引資和重點工程等腐敗易發領域

  同日落馬?中紀委網站公布杜善學與令政策受查消息時間間隔僅有1分鐘

  看山西反腐

  山西打虎集中於四大系統:或將觸及煤焦領域

  這些落馬官員所履職的領域,主要集中於山西省的交通、紀檢、政法和國土城建四大系統。其中,交通系統“窩案”最為引人注目,一月內竟有7人落馬,目前該案已進入司法程序,其他系統的調查則正在進行中。一個接近山西省政府的官員透露,根據目前已有信息,可以判斷,國土城建系統、紀檢系統、政法系統的反腐工作已經啟動,而山西省內積弊已久的煤焦領域反腐,也會被觸及到。

  反腐風暴何以刮向"下山老虎"?

  其實,對於退休干部和二線干部的追查現象一直存在,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共鐵腕反腐的持續推進,這一特征更為鮮明。反腐工作不能有死角,腐敗分子也不能有安全島。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曾言,當前反腐要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風暴眼中不斷落馬的這些"老虎"們便是反腐治本的"鋪路石",十八大之后落馬的省部級及以上官員已達三十人,未來或許將會有更多"大老虎""老老虎""下山老虎"們一一進籠。

分享到:
(責編:王澤、盛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