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6月23日電 李克強總理於6月16日至21日對英國、希臘進行正式訪問使中國英希兩國之間的經貿合作關系得到了進一步加深。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22日在中國政府網訪談時表示中國和英希經貿已形成多元、全方位合作模式。
“從經貿的角度講,中國和英國和希臘經貿角度的合作已經遠遠超過了原有的貿易和投資。”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霍建國表示,就中英合作來說,不僅僅是促進雙邊貿易、投資,同時它可能未來互相參與一些建設,甚至在超前的一些領域能源、節能,甚至像城市文化建設、教育等還會留下一些發展合作的空間。這應該說是目前整個經貿作用不斷擴大影響的趨勢。過去就是理清雙邊貿易的障礙,擴大雙邊貿易。經常首先提未來幾年把雙邊貿易擴大到多少,當然這次中英也提了一個發展目標,但是現在投資也上來了。特別是中英未來的合作潛力,不是一個簡單的強調雙方加強高鐵合作、加強核電的合作,而是通過雙方溝通強調雙方的優勢,因為目前在高鐵和核電上中國是有優勢的,是制造業大國但不是所有制造業都強,但在這幾個領域我們的技術和整個水平是比較突出的。英國缺少這些基礎設施更新,在未來的發展當中又需要中國的一些資金的投入和介入。
霍建國說,把深化合作建立在新的理念上,彼此優勢互補就是一種互利,而且擴大合作的基礎都是在尋找各自的優勢,再進行合資、共建才會產生比較好的效果。就中希合作來說,在希臘比港的合作項目,雖然是在希臘危機最困難的時候我們出手,當時也是承包經營,簽了合同出資買斷了二號和三號碼頭,它還有一些長遠的發展規劃。但是一方面碼頭建設是中國的強項,所以很快就把它改造升級,功能就可以擴大。另一方面地中海的這個碼頭確實是一個直通歐洲的最便捷的碼頭。說是南歐,其實我看它輻射面整個東歐、中歐甚至西歐都是可以達到的。
霍建國指出,現在歐洲的問題是基礎設施還比較弱,當年非常火爆的歐美的基礎設施在50年代走的是最豪華、最超前的,但是事隔五六十年之后,像英國的火車倫敦到曼徹斯特200英裡,360公裡,得開三四個小時,很緩慢,一小時不過80公裡,可以想象,如果用高鐵最多一個小時,那就大大縮短了他們之間的距離。而如果將來歐洲的交通運輸線能夠繼續被進行改造,那這種海鐵聯運就會非常便捷。所以這些東西都是把我們各自的優勢全部攤開來,大家尋找它的合作點,所以將來包括英國基礎設施,甚至整個歐洲大陸基礎設施,包括碼頭、橋梁、鐵路、公路,那都是中國的強項,中國肯定是以優質、低成本來完成這些東西。當然,它的建設過程需要有一個融資的過程,肯定不是中國出錢,得有資金投入,資金投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銀行的混合貸款,也可以是政府出一部分,甚至中國也可以前期投入一部分,因為它的回報要有一個過程。但是不管怎麼說,雙方對於這些各自優勢的認識,通過溝通和分析,現在是處於一個高度的共識階段,甚至英國人也完全贊同這個時候應該加強和中國的合作。
霍建國還強調,總理很明確地向兩國提出希望他們在考慮項目時還是要選擇中國企業。總理此次出訪重點在合作上會推進得比較大,而且這種合作涉及到我們一些長遠的發展利益,實際上等於為中國企業的發展開拓一個新的空間,通過共識和互利開拓新的發展空間。(張艷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