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倫敦金融城市長官邸面向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和國際戰略研究所兩大智庫發表題為《共建包容發展的美好世界》的演講。李克強還回答了與會者的提問。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和國際戰略研究所是國際著名智庫。此系兩大機構首次聯合舉辦演講會。300多位專家學者出席活動。中新社發 劉震 攝
“李克強總理在英國智庫發表的演講,無疑是坦誠而富有建設性的。”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問題專家王義桅如上形容李克強18日在英國智庫發表的演講。此間分析人士認為,李克強在演講中闡釋了中國面臨的現實挑戰,向世界傳遞出中國迎接挑戰的信心,並展示出與世界分享中國發展機遇的意願。
當天,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擁有悠久歷史的英國倫敦金融城市長官邸,面向300多位智庫成員和各界代表發表題為《共建包容發展的美好世界》的演講。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演講由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和國際戰略研究所兩大智庫共同舉辦。這兩大智庫均是世界知名的智庫,其影響力並不局限在英國本土,更面向世界。以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為例,該所成立於1920年,位於倫敦聖詹姆斯廣場著名的查塔姆大廈內,由此誕生了為維護會議自由發言和保密的“查塔姆大廈規則”,如今,該規則己成為世界各國普遍接受的通例,為推動國際關系研討作出了貢獻。
此次李克強選擇面向知名智庫發出中國聲音,在王義桅看來,兩大智庫的輻射對象是全球聽眾,而且此次演講的聽眾除英國智庫人員,還包括眾多世界經濟領袖、世界輿論領袖以及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媒體。借助這一場合傳遞中國信心,是一個“巧妙的安排”。
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有人藉此認為中國經濟有“硬著陸”的風險。對此,李克強演講中回應:“這裡我誠實地,也是正式地向各位承諾:不會!”
他進一步闡釋,中國還在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當中,中國發展的不平衡,區域、城鄉間的差距本身就是潛力,有著巨大的內需,隻要我們把握方向,繼續勤奮地工作,中國經濟會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
“李克強總理演講中向世界回答了中國經濟能不能‘撐住’的問題。”王義桅認為,目前國際上存在唱衰中國經濟的聲音,此次中國總理運用辯証法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發展確實存在諸多問題,對此中國高層有著清醒的認識,但與此同時,問題本身就是中國發展的機遇所在,中國仍是並將繼續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強勁推動力。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洲部主任崔洪健認為,李克強在演講中談及中國發展面臨的城鎮化和工業化挑戰,如解決在城裡工作的2億農民和在棚戶區生活的1億人的生存與發展條件等,發現這些問題,本身也就是發現了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潛力,而且,李克強總理對中國經濟實行區間調控、定向調控,都有精准的數據作為支撐,很具有說服力。
“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崔洪健對總理引用的這句古話印象深刻。他認為,李克強總理訪英期間,中英簽署300多億美元“大單”,標志著中英之間建立起高質量、更深入的投資關系。這種背景之下,李克強向英國公眾傳遞對中國經濟光明前景的信心,使中英之間的合作更加具有可預期性,也客觀闡釋了中國能夠帶給英國乃至世界的巨大機遇。
“這向世界傳遞出一個清晰的信號,即中國希望與包括英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分享中國發展帶來的機遇。”王義桅說。(記者 蔣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