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三問”平台搭建起了連接黨委政府同人民群眾的“連心橋”,信訪投訴、發帖出氣的少了,反映問題、提出訴求的多了”
如何更好地密切黨委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聯系?如何更有效地疏導解決人民群眾訴求?2009年11月,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依托本地網站資源,建立“三問”網絡平台,並摸索出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的工作機制。
“三問”平台工作機制主要分三步走,首先是暢通渠道。在巴彥淖爾新聞網、巴彥淖爾政府網開設“三問”平台專欄,征集民情民意。其次是督辦落實。市委宣傳部對網絡上群眾反映的問題進行整理匯總,以《三問專報》轉有關地區、部門落實﹔由市紀檢監察機關、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對落實情況進行督查督辦。最后是答復反饋。由各地各部門就群眾反映問題進行核實,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措施,並及時在網上予以回復。
網絡問政,重大事情讓人民知道、讓人民討論。從2010年開始,巴彥淖爾市籌備市兩會都要通過“三問”平台向群眾征求意見、建議。2013年,還就“改進城市建設工作,建設幸福巴彥淖爾”、“政風行風網上評議”活動等進行了網上民意征集。通過網絡問政,有效提高了黨委政府決策的預見性、科學性,也更好地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網上民生,回應了更多社會熱點、民生期盼。在“三問”平台留言欄,有的網民希望加快集中供熱建設,有的建議加強節日期間物價管理,有的要求解決出租車計價、辦理房產証、新建小區通訊等問題。臨河區錦林花園業主反映的噪音擾民等問題得到解決后,業主代表高興地說,“噪聲沒有了,老年活動中心也開放了,政府解決了我們多年的困擾”。
網上咨詢,更快更好地解疑釋惑、疏導情緒。有位從事個體經營的市民通過“三問”平台的政策咨詢,了解到像自己這樣的普通個體戶也可以繳納住房公積金。他由衷地說,“這樣貼近百姓生活的渠道,讓群眾能及時地了解到自己關心的信息”。
目前,“三問”平台工作機制已經形成“收集—匯總—專報—簽批—下達—督辦—回復—反饋”的規范化工作流程,成為市委市政府重視民生、了解民生、關懷民生的一個綠色通道。4年來,市本級“三問”平台共接收各類建議、訴求11364件,答復、解決9421件,綜合答復、解決率82.9%。
網上“三問”平台的搭建,使群眾在遇到困難、問題需找政府部門解決時有了更加便捷的溝通渠道,信訪投訴或者上網發帖出氣的少了,通過網上平台反映問題、提出訴求的多了,而當這些訴求得到及時回復、解決后,群眾的心氣兒也順了。可以說,網上“三問”平台搭起了連接黨委政府同人民群眾的“連心橋”,在暢通民意訴求、理順社會情緒、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本報記者 丁志軍整理)
讀者反饋(人民微博)
@網事難忘:在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中,各級領導干部要高度重視網絡上的民情民意,把關注互聯網、駕馭互聯網作為工作的重要內容,公開、嚴肅地接受廣大群眾發自內心的呼吁和請求。
@黃沙小河:網絡走群眾路線,就是需要領導干部切實了解群眾缺少什麼、需要什麼,把網絡交流互動與群眾的現實需求結合起來。
@新都橋:網絡是把雙刃劍,既能發揮積極作用,也能造成負面影響,需要領導干部通過打造密切聯系網民的網絡平台,引導網民多看主流,多看本質,多看正面、光明面,對於群眾關心的問題、突發事件、熱點新聞,通過“網上議事廳”“網絡問計”等形式,匯集網民智慧,形成新共識、新願景和新機制。
《 人民日報 》( 2014年01月23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