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中午12點,趕到山西省太原市社會保障大廈辦理業務的群眾被保安堵在門口。 本報記者 李萬祥 攝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1月14日發出通知,要求所屬的26萬個機構、近30萬個窗口、105萬人員開展改進作風專項行動,普遍實行首問負責制、辦事程序公開、亮明承諾、亮明標准等“五制”、“四公開”、“三亮明”,努力使辦事的群眾少排一次隊,少等一分鐘,少跑一回路。上述要求落實得如何?1月15日,經濟日報記者來到山西省太原市的幾所社保中心暗訪。
上午11點,記者首先前往太原市迎澤區社保大廳。剛剛辭職的王女士在這裡詢問個人醫保轉移事宜。當她向工作人員詢問辦理需要什麼資料時,一位工作人員忙著手頭的活,頭也不抬地回復:“不是在牆上都寫著呢嗎?自己看去!”王女士倒無怨言,轉而詢問其他窗口,終於有人遞給她一張所需材料的說明單。幾經詢問,王女士才打消了辭職后的“斷保”困惑。不過詢問全程,少有人抬頭看她一眼。
中午12點整,記者來到太原市社保大廈,此時臨近午休時間。“這裡下班了,下午1點再來。”門口的保安拒絕了記者進入的請求。這時,一位市民自稱從小店區特意趕過來,就是想查詢一下自己的社保辦理進展情況,不需要人工服務,也同樣遭到了拒絕。無奈之下,這位女士悻悻而去。
下午1點鐘,社保大廳開始辦公,各業務窗口的工作人員基本准時到崗。便民服務台、咨詢台設立在電梯兩側,而在各科室門口的牌子上,工作人員姓名和工作去向一目了然。
某企業辦事員王楠拎著一包表格走到一處空閑窗口,輕聲問道,“這裡可以辦理增減人員登記嗎?”工作人員一邊寫著字,一邊與旁邊的同事說著話,期間仍是頭也不抬地丟下一句:“去前面有人排隊的地方辦理。”
王楠按著提示到了指定窗口,按規定把表格電子版和紙質版一起交給工作人員。由於表格時間填寫有誤,王楠需要在紙質表格上改正。“若是在區社保中心填錯了,做表、蓋章都得重新再來。”王楠告訴記者,自己曾經在迎澤區社保大廳辦理報銷生育險,必須要有企業專管員、財務科、主任等4人簽字才能報銷。“區裡的社保大廳手續比較繁瑣,遇到脾氣差的工作人員就會讓你等很久。”
說話間,王楠已經辦理完了增減人員登記一項。接著她又去相隔30米遠的44號窗口辦理失業保險。因為制表的問題,電腦系統無法識別。“隻能拿回去重做,改天再來了。”她一邊說著,一邊整理表格。
比起市社保大廳的冷冷清清,小店區社保大廳的工作人員則有點應接不暇,年底正是企業辦理社保的高峰期,因為取號和叫號全靠人工,10多個前來辦理單位保險業務的人員,放著一旁的空座不坐,而是圍在“征繳科”窗口前等待。花費了半個多鐘頭,終於辦完業務的韓愛霞告訴記者,這裡辦理繳費業務都是人工填寫,然后再由工作人員一一核對。而一般情況下,企業在哪個區注冊,就隻能在該區社保中心辦理養老和失業保險,無法在市社保中心辦理業務。所以,每到歲末年初,區社保中心的業務辦理量大,為了搶先辦理,有人甚至早上6點就來排隊等候。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店區社保中心每周二、周五下午還要組織內部培訓,不對外辦公,雖可理解,但確實有點不方便。(韓秉志 李萬祥)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