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墓志訴說上官婉兒生平(圖)

2014年01月08日11:33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墓志訴說上官婉兒生平(圖)

上官婉兒墓志銘 資料照片

上官婉兒墓志銘 資料照片

  本報2013年9月12日報道的《上官婉兒千字墓志出土》,如今有了下文。陝西省考古研究院7日披露,上官婉兒墓志研究工作有了最新進展:墓志銘共982字,包括世系、經歷、死因、葬地等信息。專家稱,上官婉兒是唐代宮廷權力斗爭的參與者和犧牲品,武則天之女太平公主贈巨資助其安葬,還主張為她編纂文集。

  2013年8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的考古勘探中,發現一座單室磚券墓,該墓坐北朝南,水平全長36.5米,深10.1米。由墓道、5個天井、5個過洞、4個壁龕、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組成。第4、第5天井與第5過洞及甬道被大范圍擾動,壁龕開鑿於第3、第4過洞兩側,未被盜擾,形制和出土物皆保存較好。

  甬道內放置墓志一合,蓋題“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青石質,正方形。志石高、廣皆74厘米,厚15.5厘米。劃細線棋格,陰刻正書32行,滿行33字,共計982字。四側在整體聯珠紋框內減地線刻12生肖,襯以纏枝忍冬。生肖皆為動物形象,生動寫實。志蓋四剎和志石四側的線刻圖案造型優美、鏨刻精細,在唐代墓志線刻裝飾圖案中屬難得的上乘之作。

  有關史料顯示,該墓墓主為唐中宗昭容上官氏,即唐代女詩人上官婉兒,葬於唐景雲元年(710年)8月。

  據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李明介紹,墓志序文用近一半的篇幅,敘述上官婉兒祖父三代的歷官,夸耀其事跡文採。還用大量篇幅和藝術化的語言敘述上官婉兒極力與韋后、安樂公主一黨劃清界限,甚至不惜“請飲鴆而死,幾至顛墜”,明確表明她的政治立場。結合史書記載:中宗駕崩后,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合謀,於遺制中引“相王旦參謀政事”,試圖牽制韋后。

  李明分析,上官婉兒在中宗朝后期與相王、太平公主屬於同一陣營,而非韋后一黨。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同齡,同在宮中長大,具備頻繁接觸的條件。而且,上官婉兒曾與武氏過從甚密,而太平公主的第二任駙馬武攸暨正是武氏家族成員。兩人有私交和相同政見是完全有可能的。

  據墓志記載,唐睿宗下詔安葬上官婉兒,該墓系太平公主游說唐睿宗修建。墓志稱“太平公主哀傷,賻贈絹五百匹,遣使吊祭,詞旨綢繆”。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太平公主很傷心,派人去吊祭,送奠儀五百匹絹,也就是“份子錢”,500匹絹在唐代是一筆巨款。

  有專家指出,上官婉兒身后事一波三折:景雲元年8月以昭容身份葬,太平公主賻贈甚厚,張說為其撰寫碑銘﹔景雲二年(711年)追復昭容,追謚惠文,太平公主上表編纂《上官昭容集》,張說作序﹔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被賜死,上官婉兒墓遭到“官方毀墓”。這種做已逝者文章的行為,折射出唐代政治斗爭的慘烈。

  針對上官婉兒葬於“雍州咸陽縣茂道鄉洪瀆原”,李明表示,上官氏系唐中宗所冊昭容,理應陪葬唐定陵。然而,上官昭容與李唐皇室有隙,又系橫死,不能獲陪葬帝陵合乎情理。那麼,唐代有司為上官昭容選擇的墓地,僅僅是因為洪瀆原是歷史上傳統的貴族墓葬區,還是有其他理由?接下來的考古發現,或許能揭開這個謎底。

  墓 志 (節選)

  (上官婉兒)年十三為才人,該通備於龍蛇,應卒逾於星火。先皇撥亂返正,除舊布新,救人疾苦,紹天明命。神龍元年,冊為昭容。以韋氏侮弄國權,搖動皇極,賊臣遞搆,欲立愛女為儲﹔愛女潛謀,欲以賊臣為黨。昭容泣血極諫,扣心竭誠,乞降綸言,將除蔓草。先帝自存寬厚,為掩瑕疵。昭容覺事不行,計無所出:上之,請擿伏而理,言且莫從﹔中之,請辭位而退,制未之許﹔次之,請落發而出,卒為挫舋﹔下之,請飲鴆而死,幾至顛墜。(記者楊永林、張哲浩)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