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2年底,全國2.6億農戶中,衛生廁所普及率已達到72%。”19日,國家衛計委宣傳司新聞處處長宋樹立在“世界廁所日“的宣傳活動中指出。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2012年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統計,全球有25億人缺乏廁所等基本環境衛生設施,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2013年7月24日,第67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1月19日設立為“世界廁所日”,以推動安全飲用水和基本衛生設施的建設。國家衛計委在此前為迎接“世界廁所日”舉行了一些列宣傳活動。
在舊中國,廣大農村地區戶廁比較簡陋,不僅污染環境和水源,還威脅人民健康。宋樹立表示,新中國成立以后,通過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對廁所的改造,農村廁所設施簡陋、衛生狀況差、腸道傳染病和寄生虫病長期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現象得到很大改善。
“1993年,全國開展第一次農村環境衛生調查,結果顯示全國衛生廁所普及率僅為7.5%。”宋樹立說,2004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70.7億元人民幣,為1840萬戶農戶新建、改建了衛生廁所,深化醫改又把農村改廁任務納入重點工作統籌安排。截至2012年底,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已達到72%。
點擊進入下一頁點擊進入下一頁
宋樹立指出,在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中國政府承諾到2015年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5%。在《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中提出,到2020年,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這些目標的實現,必將進一步改善農村環境衛生面貌,促進人人享有衛生設施,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記者 董子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