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本網原創

“黃金十年”到“鑽石十年”-----專家解讀三中全會公報關於自由貿易區建設

2013年11月13日14:30    來源:人民網-時政頻道    手機看新聞

人民網北京11月13日電  有專家指出,如果說三十五年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中國改革的序幕,第一個深圳經濟特區由此建立,那麼此次十八屆三中全會,加快上海自貿區建設,擴大內陸沿邊開放,也將承擔著中國改革的重要使命。

公報原文:

全會公報提出,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推動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參與和引領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以開放促改革。要放寬投資准入,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擴大內陸沿邊開放。

專家解讀: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王國剛

王國剛:上海自貿區的當務之急是進行制度創新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王國剛表示,自改革開放深圳特區建立以來,30多年的時間我國建立了大大小小的試驗區、高新技術園區、特區等,假定上海自貿區改革仍是走特區的老路,無非是讓中國多了一個上海特區。這就要求上海自貿區發揮自身優勢,打破固有貿易模式,從改革體制機制、整合資源配置、爭取優惠政策三面出擊,真正在上海這28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建起中國第一個自由貿易區。

王國剛指出,上海的體制突破受多方面影響,一是上海本身作為金融大都市擁有“上海性”的經濟社會體制﹔二是受全國大環境影響下形成的經濟機制﹔三是來自國際貿易規則的影響﹔四是來自新加坡、香港、東京、首爾等自貿區的競爭壓力。如果上海自貿區不走出中國境內的原有制度,國際引資、貿易合作將無法真正走進上海,但是如果經濟體制完全復制新加坡、香港等自貿區,則又無法形成自身優勢,吸引國際項目真正安家上海。所以當務之急,不是爭取多少政策上的優惠,而是全力展開制度創新,平衡來自四方因素的影響,走出一條屬於上海自貿區獨特的經濟制度。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

曹遠征: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提高了投資的便利性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表示,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首先是中國的,第二才是試驗區。它的獨特之處是以人民幣為交易中心,這是任何自貿區都不可比的。上海自貿區的通行說法是“一線放開,二線管住”。政策上的放開,人民幣可以跨境貸款,這意味中國居民可以對外負債﹔商務部最新規定,外商投資可用人民幣進行,簡化了外資逐筆審批核銷的步驟。不僅外商對華投資增加,國內對外投資也在增加,人民幣QFII出現了兩千億。

曹遠征談到,仔細觀察中國資本項下一共43個科目,其中85%都是開放的,人民幣在交易中的“本幣化”角色使資本項開放出現了全新環境。資本項下人民幣可兌換,不再是交易中的人民幣開放政策,而是可以兌換的改革。減輕了國際投資中對外幣過度依賴,資金被動員到海外,再投回國內的“怪圈”。

上海自貿區探索建立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中國原有的審批經濟是正面清單管理,禁止類、限制類不能做,但是允許類、鼓勵類的還需要批准。上海自貿區探索建立負面清單管理,動態管理經濟項目,並加大了改革力度。對於未列入負面清單的外商投資一般項目,最快4天可拿到營業執照,縮短了審批周期,其備案主要由自貿試驗區管理部門依托網絡完成,簡單快捷,極大提高投資的便利性,同時強化了信用監管、加強了市場主體信息公開制度,切實發揮了社會監督的作用。

曹遠征表示,商務部將通過信息手段實時掌握備案情況,如發現問題將及時啟動國家安全審查、反壟斷審查等監管機制,並將會同有關部門完善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制度。要上海自貿區搭建成一個在岸和離岸間的橋梁,在人民幣外幣資金流通及門檻政策上實現新的突破。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

賈康: 再入世,開放倒逼改革 先行先試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中國(上海)自貿區的設立是為中國日后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議(TPP)做准備。新的國際貿易框架協議——TTIP(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協定)、TPP(跨太平洋自貿協定),均是全球價值鏈基礎上的自由貿易、投資協定、服務貿易開放規則制度,中國選擇“再入世”,是向更高標准靠攏。

賈康表示,在今年舉行的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上,我方同意以“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為基礎與美方進行投資協定談判。推行“准入前國民待遇”開擴了我國對外開放模式的全新領域,從而促進現有經濟體制的改革。目前國際上已有70多個國家採用“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我國應在考慮現處經濟階段、監管體系國情的基礎上,借鑒國際通行制度辦法,主動開放,將上海自貿區營造成一個符合我國國情可推行效仿且能立足世界,具有競爭力的國際貿易平台。

賈康指出,上海要真正做好自貿區,需要大膽試驗,完善市場體系,同時提升金融服務業的薄弱環節,特別是目前外資比例還很低的文化、教育、醫院醫療等領域都應該對內和對外開放,企業的社會責任、環境能源的可持續發展、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都須不斷[]提升和加強。(記者常紅 實習生陳天俏) 

分享到:
(責編:陳天俏(實習生)、段欣毅)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