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現場:泰國鄉村旅游業拓內需

2013年08月19日16:2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人民日報駐泰國記者 施曉慧
馬涅克的海邊酒店。人民日報記者施曉慧攝
馬涅克的海邊酒店。人民日報記者施曉慧攝

8月驕陽下,與泰國記者們下鄉走一遭,天天透汗換來對泰國更真實的感受。也發現泰國農村正在發生著與中國相似的變化,發展鄉村旅游,開拓內需市場,也為農民開辟了新的致富之路。

泰國的鄉村旅游思路開闊,形式多樣,因地制宜。

從著名的中南部旅游城市華欣南下110公裡,那裡有綿長、靜謐的海岸線,馬涅克和妻子西麗瑪看准了這一點,15年前在椰林邊的海灘上建起了一個鄉村酒店MALAI-ASIA,客人花不了多少錢就可享受在海浪輕拍沙灘聲中入睡,推開窗便見紅霞滿天的海上日出,還可在婆娑的椰樹下品嘗地道的泰式菜肴。馬涅克告訴記者,他們的酒店主要吸引喜歡安靜的城裡讀書人來休息度假,大多住一周至數周,他們還會優惠。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喜歡來度蜜月。一些歐洲旅游者也慕名而來。“酒店的入住率60-80%,中等吧。”馬涅克說。土地和酒店總共投資了2500萬泰銖(1元人民幣約合5泰銖),9年就收回了成本。

再向南走,我們來到一個漁村,一進村,就看到銀色的一排排很長的紗床。這裡的家庭銀魚作坊是新向游客開放的參觀項目。男人們出海捕魚,加工海產品的主要是婦女。她們用大笊籬把小銀魚從冰鮮箱中撈出,經清水清洗、開水焯過,就在紗床上晾晒。整個加工過程簡單、干淨,沒有異味,也沒有添加劑。這個地區的退休官員通范抓了一把魚干請記者品嘗,魚干很新鮮,有些發亮。他告訴記者,從漁船上買鮮魚60泰銖1公斤,加工好的銀魚干180泰銖1公斤,主要出口到中國和日本,很受歡迎。附近就有火車站,運輸很方便。說話間,幾名參觀的泰國記者已經花錢買了好幾袋。記者看到這一帶的廟宇修得特別高大,通范說,這一帶都是漁村,出海捕魚是有風險的活,這是典型的傳統漁村生活。

這一帶也是椰子的主要產地,在一個叫塔普斯干的村子裡,記者第一次看到椰殼加工廠。在堆積如山的椰子旁,工人2人一組,在一個插入地下的工具上把椰子外殼一劈為三,中間的內殼放到另一邊分別加工。每個工人1分鐘可以分離10個椰子。椰子內瓤取出加工食品后,硬殼被加工成木炭,供城裡人燒烤等用。外殼被碾壓、打散,加工成纖維,打包成90公斤一包。在纖維倉庫,加工廠的女老板寬惹介紹說,這些纖維材料可以用來加工床墊和建材板,綠色、環保,主要出口到中國和美國。至此椰子幾乎沒有廢料了。寬惹說,這個工廠建了20年,目前有80名工人,一半本地人,一半緬甸勞工,工人的月平均收入5000泰銖。該廠從附近8個村庄收購椰子,每個8泰銖,加工好的木炭每公斤17泰銖,日產可達3噸,纖維材料則每公斤7泰銖。通范告訴記者,他是本地人,曾經在這個地區的政府工作,退休十幾年了,但他想為家鄉人多做事,就義務當導游,向城裡來的旅游者介紹泰國的農村文化和生活。他說,椰殼加工廠的建立,把椰殼變廢為寶,減少了污染,村民收入也年年提高。

類似的項目,我們還看了海邊晒鹽場和紅樹林灘涂拾貝等。同行的泰國旅游雜志女編輯韋楚達告訴記者,這些都是泰國國王倡導的“適度經濟”原則和“綠色與幸福社會”目標的內容,提倡保護和發揚泰國民間的傳統生產、生活、文化,力求經濟、社會、環境和諧及可持續發展。近幾年發展比較快的homestay形式,相當於中國的農家樂,則將這些傳統生活文化內容更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在農戶巴圖家,一進院子他就向我們介紹自家產的竹筍。他有自己的小竹園、香蕉樹,飼養著不少土雞和羊。一家三代5口人,木制的二層小樓收拾得干干淨淨。他告訴記者,他們村裡的農家樂計劃開始了4年,目前有7戶參加,他家2年前參加,去年入住50人次,最多可住10人(地鋪)。500泰銖一位,包3餐。城裡人體驗一把鄉土生活,他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在距曼谷較近的龍仔厝府,農家樂項目開展的早,形式更加成熟。在運河附近的蘭通,實行民宿和民間工藝農戶相組合的方式,如李先生擅長椰子葉編織手工藝,有的人家擅長傳統甜品制作,有的擅長民間樂器等。游客可以白天學習參與工藝制作,也可以夜宿民居、就餐,或者參加包括游船的全套內容。根據參與內容有不同的報價,最高一人一天900泰銖。農戶們最后分成收入。李先生家住附近,心靈手巧,能用椰樹葉編織花籃、草帽、熱帶魚等等,但以前這手藝無用武之地,除了務農,他隻能參加一些建筑工程等。8年前他參加了這個項目,他很喜歡。他說,不僅可以用上手藝,通過教人編織還可以和各種各樣的游客交流,增加了收入,心情也好。說話間,一把椰樹葉的玫瑰花在他手裡就編好了。他說游客經常順便買幾件作品帶回去送朋友,買一件50泰銖,2件80,3件100。看得出來,他有不錯的經商藝術。記者到周圍的民宿房間轉了轉,最小的2人一間,最大的16人一間,地鋪、蚊帳,公用衛生間,沒有空調,但比較干淨。記者懷疑泰國城裡人能接受這樣的住宿條件嗎?韋楚達點頭說,當然能接受。純天然,很好啊!我就喜歡。該村項目負責人說,一年他們接待的游客可達3000人。

城鄉差距、城鄉矛盾一直是困擾泰國社會的問題,鄉村旅游為城鄉交流敞開了一扇窗,為農民致富新辟了一條路,為擴大內需多開了一扇門。城裡人喜歡,村裡人高興。(人民日報曼谷8月18日電)

【1】【2】【3】【4】【5】【6】【7】【8】【9】【10】【11】【12】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