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深刻把握“十五五”规划建议的重点和要求

2025年10月31日15:10 | 来源:《求是》2025/21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深刻把握“十五五”规划建议的重点和要求

  《求是》杂志编辑部

  10月23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二层宴会厅,灯光璀璨,气氛庄重热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此举行,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通过!”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布,全场掌声如潮。这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制定的第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是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对于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

  在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了说明(以下简称《说明》),明晰了事关“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把全会开好、把《建议》稿修改好提供了重要遵循。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说明》和全会通过的《建议》,将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贯彻落实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共同奋斗。

  如何认识《建议》制定过程是发扬党内民主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累计收到311.3万余条网上建言!

  今年5月20日至6月20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纷纷开设专栏,听取各界关于“十五五”规划的意见建议。这是继“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网上意见征求活动后,再次通过互联网就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规划编制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专门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在《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文件起草工作,是发扬党内民主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又一次生动实践”,指明了《建议》起草过程的鲜明特点,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的坚定政治立场。

  《建议》的起草,始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进行,在党中央的顶层设计和谋篇布局下扎实推进。早在去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对搞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提出要求。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文件起草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制定《建议》的重大意义和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重大战略任务,对起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建议》起草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全程指导,多次就起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主持召开座谈会分别听取7省区市主要负责同志意见和党外人士意见,先后主持召开3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2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文件起草工作情况汇报,指导研究相关重大问题,提出重要修改意见,自始至终发挥着定向把舵作用。

  《建议》起草的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今年1月22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研究“十五五”规划建议征求意见的通知》,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2月下旬,党中央组织6个调研组,赴12个省区市进行专题调研。5月20日至6月20日,“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参与度高、覆盖面广,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1500余条建议。《建议》的征求意见稿形成以后,8月4日党中央将征求意见稿印发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共收到修改意见2112条。全会期间,经充分讨论,与会同志提出修改意见176条。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调研,有效汇集了党内外智慧,广泛凝聚了共识,使《建议》提出的各项任务举措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民主不仅体现在广泛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更体现在价值导向和吸收落实上。《建议》起草中,文件起草组对规划建议征求意见稿的修改意见逐条斟酌,予以充分吸收,增写、改写、精简文字共计218处,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452条,反馈意见的吸收率达21.4%。《建议》有着满满的民生温度,说的是“顶层事”,操的是“基层心”,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描绘了每个人的幸福生活图景,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充分印证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如何认识“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历史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说明》中强调:“‘十五五’时期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制定和实施好‘十五五’规划,就能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短短8个字,内涵丰富、分量很重,指明了“十五五”时期承前启后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

2025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如何认识“十五五”时期的重要地位?要看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第一步,需要从“十四五”到“十六五”3个五年规划期的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十四五”时期是第一个五年,已经打下坚实基础,实现良好开局。“十五五”时期居于中间,承前启后,既要巩固拓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进一步夯实发展根基,又要聚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协同发力,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为“十六五”时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条件。

  如何认识“十五五”时期的发展环境?科学判断国内外形势,是谋划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建议》明确提出,大国关系牵动国际形势,国际形势演变深刻影响国内发展,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同时要看到,我国具备主动运筹国际空间、塑造外部环境的诸多有利因素;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把各方面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能。

  如何把握“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科学设定发展目标,对制定和实施好五年规划至关重要。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重要标志性指标就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要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保持适当速度。《建议》在深入研究和科学论证基础上,提出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等重要目标;紧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从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社会文明程度、人民生活品质、美丽中国建设、国家安全屏障等7个方面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些目标统筹发展需要和可能,兼顾当前和长远,既积极进取又稳妥可行,是未来5年发展的“指挥棒”和“风向标”。要坚持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把这些目标转化为一项项思路举措、具体任务,让宏伟蓝图成为生动现实,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如何把握《建议》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问题

  《建议》由15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共61条,约2万字,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大原则、主要目标,提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谋深虑远,方能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在《说明》中阐明了《建议》起草的总体考虑,并提出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系统思维、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等注意把握的要求。这“四个坚持”,与《建议》提出的“五个以”、“两个推动”、“一个确保”的指导思想和“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

  《建议》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和重大举措,内容极为丰富、内涵十分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在《说明》中对7个重点问题作出阐释,即:关于“十五五”时期的重要地位,关于“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关于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关于做强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关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关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对于这些重点问题,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

2025年10月1日上午,位于安徽合肥未来大科学城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主机首个关键部件——杜瓦底座成功落位安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该装置建设的稳步推进,对于我国率先开展前沿聚变科学研究、验证未来聚变堆关键技术、持续引领国际聚变能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图为在装置建设现场拍摄的杜瓦底座(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周牧/摄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十五五”时期必须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建议》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定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既与“十四五”规划一脉相承,又在准确把握未来5年发展大势的基础上部署了战略任务。当前,围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竞争更加激烈,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战略性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最重要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性进展”,阐明了未来5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关键。要看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同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传统产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基础薄弱等问题,迫切需要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建议》突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方面作出明确部署。要着眼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眼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眼建设美丽中国,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路径,“十五五”时期必须做强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当今世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上升,国际经济贸易秩序遇到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外部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要求“坚持做强国内大循环,加快形成强大国内经济循环体系,以国内循环的稳定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要深刻认识到,内部可循环、内需为主导,这是大国经济的特征和显著优势。《建议》突出做强国内大循环,对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明确部署。要着眼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着眼充分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红利,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着眼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同时,也要着眼拓展国际循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用好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十五五”时期必须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新时代,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41314元,到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岁,再到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分别覆盖10.7亿人、13.3亿人,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同时要看到,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社保、住房、医疗、养老、婚嫁、生育、托幼等方面仍面临一些难题,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议》稿在指导思想中突出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这是指导‘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总体性要求。”《建议》牢牢把握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围绕民生保障、乡村振兴、区域发展、文化建设等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要着眼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眼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别,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着眼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十五五”时期必须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变乱交织、动荡加剧,地缘冲突易发多发,大国博弈更加复杂激烈,同时我国发展进程中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任务更加艰巨”的重要判断,体现了鲜明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建议》将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列为“十五五”时期必须遵循的重大原则,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专章进行部署,凸显了确保安全发展在发展全局中的极端重要性。要着眼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着眼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推进军事治理现代化,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如何确保党中央关于“十五五”规划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已经擘画,关键是在深入理解、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抓好贯彻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建议》着眼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强调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等。要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

  精心编制好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建议》为我国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基调。以《建议》为遵循,谋划制定好国家和地方“十五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是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是当前的重要任务。要按照《建议》各项决策部署编制好各级各类规划,既体现引领性和前瞻性,又注重务实性和操作性。要坚持系统观念,自觉在大局下行动,下好“全国一盘棋”,善于“弹钢琴”,注重各方面政策协调,保持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防止和克服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

  充分调动全社会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亿万人民共同的事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对广大群众的团结动员,引导广大群众把实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转变成自觉行动,共同创造美好未来。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创新创造活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万众一心、勠力进取的生动局面。

  健全推动规划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重点是将各类政策工具发力方向统一到《建议》的部署要求上来,实现宏观政策、年度计划和公共资源对“十五五”规划的有效支撑和协同保障。要围绕保障规划落地生效,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加强财政保障、金融支持和其他政策支撑。要强化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推动规划提出的任务一一落到实处。

  前景灿烂,使命催征。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齐心协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顺利开局起步,不断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推向前进。

(责编:牛镛、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