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要闻播报

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历史性成就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最安全国家之一(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本报记者 亓玉昆
2025年09月13日05:4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有关情况。中央政法委秘书长訚柏表示,“十四五”时期,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历史性成就,为书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提供了有力保障。

  做好立法工作,截至9月初,我国现行有效法律306件

  立法是实行法治的重要前提。

  2021年至今年9月初,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新制定法律36件,修改法律63件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35件,作出法律解释1件。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乡村振兴促进法等,修改公司法、反垄断法等,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修改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方面的基本法律、立法法、监督法、代表法和有关议事规则等,为各项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修改妇女权益保障法等,健全保障改善民生法律制度;制定黄河保护法、湿地保护法等,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作出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

  截至9月初,我国现行有效法律306件,行政法规和监察法规600余件,地方性法规14000多件,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备案审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是保障宪法法律实施、维护国家法治统一的重要制度。十四届全国人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报送备案的4100余件各类法规、司法解释、特别行政区本地法律等规范性文件开展主动审查,对公民、法人、组织提出的10600余件审查建议逐一研究并依法反馈。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表示,将继续做好立法工作和相关工作,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保障作用。

  支持、规范新业态发展,制定人脸识别、网络消费等司法解释

  近年来,政法机关深入推进执法司法责任制改革,扎实开展执法司法专项检查,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不断健全和落实。

  “十四五”时期,全国法院累计受理案件18974.5万件。2024年,全国法院收案4602万件,比2020年增长41.5%,一、二审累计服判息诉率达98.03%,司法的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持续提升。

  当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高度融合,算法、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许多新业态,也引发了新的争议和纠纷。

  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小荣表示,最高法坚持支持和规范并重,制定了人脸识别、网络消费、涉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等司法解释,发布典型案例,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促推人工智能为民、向善、守法,保障各类新型数字商业模式依法、规范、健康发展。

  指导审理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依法审理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等新类型网络侵权纠纷案件,依法制裁经营者违背销售承诺的行为……人民法院依法保护自然人数据权益,同时,加大对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

  生态环境是法律最初授权开展检察公益诉讼的办案领域,也是检察公益诉讼自试点到全面实施以来十年实践中办案规模最大、办案成效最好的法定领域。

  “十四五”时期,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4.8万件,其中90%是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初步形成了破解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方案”。最高检这几年先后办理了南四湖生态环境治理、长江船舶污染治理、珠江水环境治理公益诉讼专案,督促不同的省份政府协同解决了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难事。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表示,将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专业化优势,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公益诉讼案件。

  惩治突出违法犯罪,去年刑事案件立案数下降25.7%

  “十四五”时期,全国公安机关依法惩治突出违法犯罪,2024年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5.7%,我国是世界上公认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公安部副部长杨维林表示,公安机关牢牢把握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不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

  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是推动法治公安建设的重要一环。目前,全国已建设标准化中心3200余个,促进执法行为更加合法规范,人权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如今,公安法律制度更加健全,执法监督管理更加严密,民警在镜头下办案、在阳光下执法。

  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近年来,检察机关持续推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全面加强对立案、侦查、审判、执行等活动的法律监督,有力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各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国县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全面运行,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

  化解矛盾纠纷是司法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责。司法部副部长吴言军表示,“十四五”时期,司法行政机关切实发挥调解、仲裁、行政复议等不同解纷方式作用。

  据介绍,“十四五”时期,全国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纠纷7900多万件,调解成功率95%以上;全国仲裁机构累计办理仲裁案件227万件,已调解和解结案64万件,占案件总数的28%;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204万件,其中2024年以来,以调解和解等方式结案16.8万件,调解撤诉结案率达26.3%。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13日 04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