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第三场记者见面会
铭记历史 守护和平


9月2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办第三场记者见面会,5位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介绍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认识等方面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他们强调,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唯有尊重历史、以史为鉴,世界各国才能增进理解、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层出不穷的挑战,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日本籍八路军老战士小林清曾是一名侵华日本兵,被俘后,八路军战士的真诚感召和耐心帮助让他逐渐觉醒。目睹日军的残暴罪行,更让他彻底认清了日本发动对华战争的本质。最终,小林清成为一名勇敢的反法西斯战士,与中国人民并肩奋战。
小林清之子小林阳吉表示,父亲对中国人民满怀深情,和八路军一道抗击日本侵略者,这是父亲人生辉煌的篇章,让他和家人引以为荣。“历史不能忘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理应公之于世,让人们牢牢记住:一个民族的反省,远比另一个民族的宽容更为重要。一个勇于反省的国家,才能得到世界的尊敬。”
1913年,法国医生贝熙叶来到中国,担任过法国驻北京公使馆医生、圣米歇尔医院大夫和北堂医院院长等职。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贝熙叶挺身而出,代表外国驻京医官致函中国红十字会,表示愿意为红十字会服务,支援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他不仅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还为八路军伤员和村民免费治病。他在北京西郊的住所“贝家花园”成为当时八路军的交通联络站。“父亲不仅是一名医生,更是一位人道主义者、抵抗者、教育者和国际医学界的联络者。”贝熙叶之子、法国心脏病学专家贝石涛表示,“我将继承父亲的事业,进一步推动法中在医疗领域的合作,为两国友谊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1940年至1942年,苏联元帅瓦·伊·崔可夫在担任苏联驻华总军事顾问期间,曾直接参与制订对日作战计划,其间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高级将领有密切接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所展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英勇战斗精神等,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崔可夫之孙尼·弗·崔可夫表示,中国人民长期英勇作战,消耗了日军大量主力,使苏联得以从远东抽调大批兵力抵抗德军,最终赢得卫国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尼·弗·崔可夫经常走进俄罗斯各地学校开展演讲。他表示,自己常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述中国的故事,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他强调,历史真相不容篡改,俄中两国人民都为二战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两国的伟大友谊必须世代相传,“要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1941年,一大批美国青年飞行员在陈纳德将军率领下,组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与中国军民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同仇敌忾,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结下深厚友谊。“飞虎队击落日军军机,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军民的士气。”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弗里·格林表示,成立于1998年的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长期致力于传播飞虎队故事,增进两国人民的理解和友谊。
格林特别提到,中国人民同样以巨大的牺牲为美军飞行员提供支援。在1942年美军突袭日本的“杜立特行动”中,美军飞行员在返航途中因油料不足等问题在中国东部弃机跳伞,64人被当地百姓救起。日军为此疯狂报复,但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此后在中国各地不管飞虎队的降落伞飘到哪里,依然都得到了救助。“这是极其了不起的一件事。纵观历史,从未有过一个国家的人民,为了给前来并肩作战的外国人提供帮助,付出如此巨大的牺牲。”格林动情地说。
加拿大友人伊莎白·柯鲁克和来自英国的丈夫大卫·柯鲁克1947年考察解放区土改运动,之后留下来为中国培养了大量外语人才。伊莎白·柯鲁克2019年获得中国政府授予的“友谊勋章”。他们的儿子——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在北京出生、长大,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他表示,在中国成长的经历让他了解到许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故事。“我会继承父母的事业,为和平而奋斗。”柯马凯说。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仅有许多国际友人来到中国提供帮助,许多中国民众也冒着生命危险向他国人民伸出援手。”柯马凯表示,今天的中国正通过派遣维和部队和援外医疗队、积极推动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提供发展援助等方式,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03日 04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