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言


从一名普通农家子弟成长为航空技术专家,我的成长离不开党的培养。航空报国的梦想,激励着我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科技工作者如何发扬好作风?最重要的是要以国家需求为己任。我从事科研工作60余年,一直将国家的需要作为使命任务,认准了方向就坚持下去,困难面前不低头、大胆摸索往前走。
此外,还要培养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反对浮夸浮躁、投机取巧,反对“圈子”文化,抵制人情评审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杨凤田
(本报记者郝迎灿采访整理)
作风建设如同我们手中操作的钻机,唯有持续向深处发力、久久为功,方能固本培元。对此我深有体会,钻探过程中,一丝纰漏便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不可有丝毫松懈。我们要时刻牢记使命,在千米深的地下磨砺意志,在攻克技术难关时冲锋在前,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贡献力量。
——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探矿工程处副主任李宽
(本报记者李蕊采访整理)
在一次凌晨巡逻中,我遇见了一对迷路的老夫妻,他们不知所措。我忙扶他们上了警车,通过老人提供的信息,成功找到了他们的住处,最终将两位老人安全送回了家。
带着感情去做事,群众感受就不一样。在社区巡护时,我习惯随身带上一个笔记本,方便记录信息——孤寡老人赵奶奶患有高血压,每周二上午要去社区诊所拿药,子女不在身边,需要格外关注;社区居民钱某工作上遇到难题,要多帮他留意工作机会……有了这些信息,工作开展得更顺利,也更有效。
对我来说,好作风就是“铁脚板”。认真走访、点滴记录、真诚问需,做事情只有“多想一些、更进一步”,才能在琐碎的细节里更好守护群众平安。
——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闸弄口派出所民警谢仲毅
(本报记者窦瀚洋采访整理)
加强作风建设,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真正听到百姓心声。
板凳与群众更近,村民家的板凳虽小,但坐在他们中间,听大家说收成、聊难处、拉家常,距离自然就拉近了;土话跟群众更亲,跟乡亲们交流,少讲大道理,多唠实在嗑,用村民熟悉的乡音方言,说他们关心的柴米油盐,大家才愿意掏心窝子。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让村子更漂亮,让产业更兴旺,让邻里关系更和谐,这都有赖我们锤炼好的作风,持续真抓实干。
——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生铁冢镇范庄村驻村第一书记董桂林
(本报记者张文豪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1日 10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