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加速先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转化

单忠德
2025年05月20日05:4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将其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作为推动制造强国、科技强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举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持续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创新生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大力推动先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更好赋能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

  加速先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

  加强高质量科技成果的产出和高效转化,是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新质生产力、赢得全球竞争战略主动的一道时代必答题,也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加速先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把先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就能真正把科技创新落实到创造经济增长和驱动产业发展上,将技术创新上的“先行一步”转化为引领发展的“领先一步”,切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落细、落地见效。

  加速先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动能。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需求旺盛、紧迫的领域。加速推进成果转化,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加速先进科技成果转化是赋能国防科技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代表,是高水平制造、高端制造、高端装备的关键组成,更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必须要锚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强化开放统筹、开放共享、开放创新,推动融合发展、破除封闭垄断,着力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军民科技成果相互转化。

  加速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具备坚实基础和战略机遇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大力推进先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型工业化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印发《促进国防工业科技成果民用转化的实施意见》,进一步释放激励政策,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国防领域企事业单位不断加大创新投入,溶液型医用同位素堆、阿米检测等一批先进科技成果加速落地。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优化重组,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平台,加速先进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三是建强专业机构,重组火炬中心,强化科技成果产业化职能,加强央地协同、上下联动、同题共答,持续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四是发挥基金作用,利用好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引导带动社会投资,汇聚成果转移转化合力,加力加速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制造业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竞争格局的战略力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主战场。我们必须保持强烈的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准确把握先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做好充足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着眼全局、把握大势,坚定信心、乘势而上,肩负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时代重任,加力加速推动先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速推动先进科技成果转化更好赋能新型工业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论述,持之以恒建机制、强主体、育生态,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向务实管用的现实生产力和实实在在的新质战斗力转化。

  建优转化机制,解决“不能转”的问题。持续优化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让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完善顶层设计,制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发展规划和政策体系,不断明晰科技与产业对接、成果向应用转化的导向;要强化协同联动,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联合承担重大项目、共建创新机构、开展协同攻关、培育拔尖人才,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联合体;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尽职免责、“先用后转”等机制,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和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推动符合尽职免责条件的科技成果转化不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范围。

  建强转化主体,解决“不愿转”的问题。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要加快落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好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创新项目和国防科技工业项目,积极引导优质民营企业有序参与国家重大工程,有组织在企业布局建设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要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链主企业,牵头实施产业应用导向的重大科技任务,在产业链细分领域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梯队,构建优势互补的创新联合体和共同体,推动技术开发和应用一体化;要构建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擦亮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金字招牌”,培育更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

  建好转化生态,解决“不会转”的问题。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共同推动先进科技成果加速转移转化的良好生态。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出台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制定全国一体化技术市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等文件,完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等制度,加快建设国家统一技术交易服务平台,持续促进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要建优建强创新平台,优化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指导地方和行业布局一批国家级中试验证平台,持续提升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的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要强化创新载体功能,大力支持和鼓励火炬中心、国防科工局先进技术成果区域转化中心等机构,加强与地方、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方面对接,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新模式,持续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作者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20日 11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