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 欢乐中国年”春节新民俗十大热词新鲜出炉啦,你心中的词上榜了吗?

春节的欢声笑语尚有余音,元宵节的花灯又带着光亮和暖意走来。1月24日起到2月12 日,中央宣传部文明实践局联合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共同发起了“我们的节日 欢乐中国年”系列活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人民网、中国精神文明网作为承办单位联同全国各地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对活动进行了广泛的展播和报道。
活动接近尾声之际,2025年“春节新民俗十大热词”评选环节正式开启。通过深入分析微博、微信、抖音及人民网、中国精神文明网、学习强国、ai荔枝、荔枝新闻等网络平台上的互动留言及热度指数,与新民俗相关的20个高频热词脱颖而出。在短短四天内,数十万网友踊跃参与了网络投票。截至2月12日15时,投票总数已飙升至764832票,当晚“我们的节日 欢乐中国年”乙巳蛇年元宵特别节目中,春节新民俗十大热词火热揭晓。“‘非遗版’春节”、“健康过年”、“春节观影”等热词以高票数位居前列。
此次网友票选出的前十名新民俗热词涉及春节相关的节点大事,传递出千姿百态的过节方式,映射了时代变迁下不断更新的过节态度,不同的春节“打开方式”,哪个词语与你最有共鸣呢?
“非遗”正式冠名!春节更出圈
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遗版’春节”排位格外靠前。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也是世界各地认识中国、洞察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春节期间,广东的“醒狮”在梅花桩上腾跃、采青,河南的“火龙”蜿蜒舞动,而潮汕的英歌舞则在街头巷尾热烈上演,各地传统非遗活动、民俗灯会等竞相绽放,吸引了国内游客的目光,大批外国游客也前往打卡体验,在全球掀起共贺新春的热潮。
春节干点啥?走出家门更热闹
热热闹闹的电影春节档,大家纷纷为百亿+的票房出一份力;各地新春集市办不停,满满都是地域特色的烟火气;博物馆策展上新,输出蛇年的第一份文艺气息;独辟蹊径深游“小地方”,取代特种兵行程的是松弛感之旅;旅行、探亲两不误,分段式规划也能“既要又要”。
春节出行活动丰富多彩,提振消费之余助力放松身心,每一个脚步都是沉浸式体验民俗文化氛围,驻足观赏当地的特色演出、上手尝试技巧感十足的非遗手工……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停留在眼底,也是指尖最零距离的触动。
“春节观影”、“博物馆过年”、“小城深度游”、“赶个年味集”、“分段式过年”这些关键词同时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感受感悟,已被更多人纳入“欢度春节”的攻略。无论春节活动作何安排,穿越时空,跨越地域,“欢乐过大年”已经成为刻入人们DNA里的共识。
科技感加持!赛博味更浓郁
顺着网线就能与许久未见的亲朋好友“云过春节”,难以实地体验的春节年俗等在AI技术的加持下被直观呈现在眼前。数字化的“电子闺蜜”“电子网友”从五湖四海送来春节祝福。“云游中国年”和“电子拜年”两大关键词在榜单上彼此紧挨,科技的力量让空间被无限拉近,开拓了分享春节文化、传递春节愿景、提供春节服务的新途径,过一过赛博春节,何尝不是崭新体验!
友好度拉满!新观念更流行
胡吃海塞对身体不友好,随意燃放鞭炮、使用过多一次性用品对环境不友好。在本次的热门词汇排行榜前十位中,“健康过年”和“环保春节”也赫然在列。无论是对身体负责,还是对环境负责,越来越多人以科学且轻松的态度来过大年,心意已到,不用给自己、给他人、给环境带来额外的负担。
这些民俗热词既是根植传统文化的生根发芽,更是融入现代创新的开花结果。流传千年的精髓与时代风貌的碰撞,赋予春节更加多变的“玩法”,更加多维的意义。无论是非遗民俗的大放异彩、欢度春节的新兴方式、还是科技融合的全新体验,在传承节日文明新风的同时,也悄然推动了移风易俗的实践。这份热词榜单必定无法涵盖每个人的对春节的印象,但毫无疑问,每个词语都蕴含着蛇年独特的春节记忆,承载着对开启美好新一年的向往。
随着春节新民俗十大热词在江苏卫视乙巳蛇年元宵特别节目中揭晓,此次“我们的节日 欢乐中国年”系列活动圆满收官,活动期间,全国各地的非遗展演、民俗体验活动、文化惠民项目以及文化集市纷纷登场,春节、元宵节特别节目倾情呈现,全面展现了各地精彩纷呈的新春文化气象,共同描绘了人民群众庆贺传统新年时的幸福场景,不仅让市民和游客体验到了传统节日的温暖与欢乐,还进一步推广了地方文化,使得这个春节不仅意义非凡,而且更加多姿多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