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里读的第一本书 | 再读《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一片丹心映江山
杨菊华:再读《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一片丹心映江山
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头等大事。每到一个地方调研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总会推开一扇扇寻常百姓的家门,问生产生活、察民情民愿、讲惠民政策,打开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门”。全国妇联组织编写的《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一书,选取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慰问过的32个有代表性的家庭(村、社区)进行采访,记录总书记与老百姓把手回忆过往、叙说变化、展望未来的真情时刻,“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跃然纸上。
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到百姓家走一走看一看。几句家常话,几声问候语,亲切的笑容,与老百姓在炕上盘腿而坐,一下子拉近了一位大国领袖与百姓的距离。从上学、就业、看病、搬迁安置,到煤气管道安装、农村厕所卫生,一一过问。总书记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活冷暖放在心里,用言行彰显“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理念,让人们感受到满满的“民生温度”和“人民情怀”。
在北京草厂四条44号院的“小院议事厅”,代表们正在召开胡同院落提升改造恳谈会。“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房子多不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总书记饶有兴味地加入讨论,并点赞小院议事厅“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和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关键作用。深入群众,集民智,增民利,充分调动广大家庭和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更好地为民造福。
今天,百姓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环境越发美丽宜居,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一句简单的“这日子每天都是新的”,道出了亿万群众的心声。群众期盼着总书记再来家中,看看家中的新变化与新面貌,当面分享喜悦、诉说愿景,把更多美好生活向往变为现实。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新的一年,再次捧读《习近平走进百姓家》,其中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展现了总书记爱民为民之心,激励着每一个家庭向着更美好的生活阔步迈进。
(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本文刊发于《人民日报》2025年1月31日8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