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一见

一见·“菜篮子、米袋子的责任”,怎么扛?

2022年03月09日19:42 |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小字号

  “该有的责任还必须扛起来。”“别光顾着挣钱,把菜篮子、米袋子的责任完全推到市场上。”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下团组”时明确告诫。

  “菜篮子、米袋子的责任”,怎么扛?上世纪90年代,习近平同志主持福州工作期间,曾经作出示范。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回忆,“我在福州当市领导的时候,搞好‘菜篮子’是第一要务。福州人叫‘三天不见青两眼冒金星’,要吃鲜菜、青菜。你不能没有菜、更不能菜价飞扬。现在的市长仍然要有这个意识。”

  当年,习近平同志规定市委、市政府每年至少要给福州市民做20件大实事,每年雷打不动、排在第一位的事,就是“菜篮子工程”的持续建设。

  福州市民吃菜难问题由来已久:福建山多地少,蔬菜粮食自给率低,经常有台风洪水,蔬菜供应链说断就断,市民意见很大。

  习近平同志下定决心通过“菜篮子工程”解决吃菜难问题,到任后密集考察福州的菜市场、农场、食品厂等,推动了一系列具体务实的举措:在土地平整肥沃的区域建成福州的菜篮子基地,打通供销渠道对接市场需求,全面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制度,支持探索创办第一家连锁超市……

  由此,福州市实现了以“当地生产为主,外地供应为辅”的格局,市场供应充足。当时一家媒体评选市民“最满意的市委市政府为民所办实事”,其中,“菜篮子”丰盛、价格平稳,被评为头一件。

  “菜篮子”“米袋子”,都是事关民生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之后首次在春节前夕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就特地来到兰州五泉菜市场,关心“菜价涨了没有”“本地菜多不多”;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候,总书记细心叮嘱“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在贵阳一家生鲜超市,总书记专门询问“贵州山多地少,以前蔬菜种植困难,大多要从外省调。现在是怎么解决的?”……

  对“菜篮子”“米袋子”的牵挂,背后是深厚的人民情怀,是真正的“国之大者”。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当年他饿着肚子问陕北黄土地上的老百姓,什么样的日子算幸福生活?老百姓第一个目标是不再要饭,能吃饱肚子,半年糠菜半年粮也好。第二个目标是吃“净颗子”,就是能吃上纯高粱米、玉米面。“第三个目标,他们认为那就高不可攀了,‘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说是‘下辈子的愿望’。”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今年两会期间,总书记详细阐述了他心中的“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从“高不可攀”的“想吃细粮就吃细粮”,到肉禽鱼蛋奶菜果“缺了哪样也不行”,老百姓的需求在变化,粮食安全的概念也在拓展,“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保障一家一户的“菜篮子”“米袋子”,不仅关系着民生幸福,更关系着粮食安全,关系着“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社会稳定、人心安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统筹:赵嘉鸣、崔士鑫

  撰文:许晴

  策划:杜尚泽

  图片来源:新华社(摄影:黄敬文)

(责编:彭晓玲、任一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