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故事
陈振彬:构筑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
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代表们都会提出大量议案建议。人大代表为什么要提出这些议案建议?国家机关怎样办理这些议案建议?为什么代表议案建议能够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转化为国家法律、政策举措?从3月3日起,人民网联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有关单位,陆续推出《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故事》系列短视频,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以视频形态展现人大代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有关国家机关高质量办理议案建议,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如何在“一国两制”这一特殊制度背景下,挖掘高质量发展动力,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香港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陈振彬,曾担任香港关爱基金副主席、青年事务委员会主席,现任香港青少年发展联会会长、香港青少年军总会主席、“薪火相传”国民教育系列活动执行主席、大湾区共同家园青年公益基金顾问等,并有着二十多年区议会主席的经历,一直积极参与香港公共事务,关注香港青年的前途和发展。他发现国家的快速发展,给香港青年带来巨大的机遇,逐梦大湾区,正成为越来越多香港青年的选择。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香港青年在内地学习、实习、工作,既是对专业的精进,也是融入国家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和提高素质能力,也会增强对国家的认同和归属。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陈振彬代表提出了《关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交流的建议》,围绕创造人才交流机会、吸引香港高端人才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陈振彬代表深信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关键是要通过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大湾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高效便捷流通,优化资源配置。他建议破除制约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便捷流动的制度性障碍,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更全面、更协调、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要鼓励湾区人才流动,创造令人安心的衣食住行配套和多方面的便利条件,并具体提出了创造人才交流机会、通过税务优惠吸引香港人才、容许在大湾区工作的港人将内地的社保金额转到香港强积金户口、简化内地与香港人才流动手续、扩大内地与香港专业资格互认范围、便利港人内地买房等内容。
国务院港澳办经商国家税务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建议作出答复。在陈振彬代表来北京列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承办单位主动联系代表,到代表驻地就建议的答复与陈振彬代表座谈。港澳办针对陈振彬代表提出的建议,逐一认真答复,不回避问题,不推诿责任,既说明了目前正在实施落地的一些好的政策措施,也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困难,同时明确了完善的方向。下一步将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有关“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的战略部署,不断破除制约人才等生产要素流动的各种障碍,积极推动相关政策落实落地,如大力支持广东省加快推进粤港澳职业资格互认试点工作,逐步扩大互认范围,加大内地与港澳人才的交流力度;考虑到内地与港澳社会保险制度的差异,将调整相关规定,为后续与港澳有关部门和机构就社会保险衔接安排留出协商空间;研究开发全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运行平台和基础信息数据库,健全地方档案信息化检核标准规范,推进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在内的全国各地实现档案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努力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提升管理服务效率和水平,为人才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港澳办表示,粤港澳三地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有效衔接后,将为香港发展拓展新空间、注入新动能,同时也将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为粤港澳市民带来新福祉。
陈振彬代表欣喜地看到自己的建议被采纳、被吸收,广东省积极探索让在粤工作和生活的港澳人员享有与内地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交通等民生方面的同等待遇。而且国务院港澳办已出台新政策,在内地工作的香港人享有住房公积金,让香港人可以用较低利率买房子,或用于租房。
大湾区的发展带来庞大的就业和创业机遇,是粤港澳人才交流的重要基地,陈振彬代表期望国家能出台更多有利港澳居民到内地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鼓励人才流动,同心合力打造一个领先世界的大湾区;期望香港青年们踏实奋斗、快马加鞭,努力在大湾区的国家战略和建设规划中寻找机遇、把握机遇,壮大自己、实现自我;期望香港青年让香港重新焕发东方之珠的魅力,用奋斗推动香港的变革与创新,在新时代续写香港的春天故事和崭新传奇。
监制丨杨鸿光、谢婷、吴昊
策划、统筹丨孙娜、田文昕、李佳
脚本丨康力
后期丨陈宇晴、宋一丹(实习)
配音丨郑嘉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