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故事
何雪卿:确保扶贫对象在乡村振兴中不掉队
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代表们都会提出大量议案建议。人大代表为什么要提出这些议案建议?国家机关怎样办理这些议案建议?为什么代表议案建议能够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呼声转化为国家法律、政策举措?从3月3日起,人民网联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有关单位,陆续推出《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故事》系列短视频,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以视频形态展现人大代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努力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有关国家机关高质量办理议案建议,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何雪卿在澳门与很多关心脱贫攻坚的朋友们一起收看了表彰大会现场直播,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向积极参与和支持脱贫攻坚的港澳同胞等表示衷心感谢的时候,大家心情十分激动,久久不能平复。
何雪卿代表早年家里生活很不易,不到10岁便走出家门,做工补贴家用,上学都成为一种奢望。现在澳门生活普遍繁荣富裕了,但她一直有着帮助还在贫困中的人们过上好日子的心愿。
何雪卿代表是澳门工会联合总会会长,长期与最基层的社会普通大众一起工作生活,高度关注着内地扶贫事业。在澳门全国人大代表赴内地视察、专题调研活动中,就当地的贫困情况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情况;随澳门工会联合总会和澳门医护者协会多次赴贵州从江开展“精准扶贫送健康”活动,走进村民家里探访慰问,将捐赠的医疗器材和药物送到当地卫生院。经过深思熟虑,她在2019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出了《关于构建扶贫长效机制的建议》,并在三次、四次会议期间围绕脱贫攻坚这个主题,提出了不少建议,在履职中践行着自己的扶贫誓言。
在这份代表建议中,何雪卿代表着眼于解决特殊困难群体脱贫兜底保障问题和部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现状,积极思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问题,就下步巩固脱贫成果、制定减贫工作思路及战略、夯实基层组织等,提出了很好的具体意见。对长期患病者、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建议完善保障机制,加大财政兜底的力度。对有劳动能力但内生动力不足的贫困人口,要更加注重治穷病、断穷根,实现标本兼治,通过精神扶贫和能力扶贫,“志智双扶”帮助他们实现稳定脱贫。对深度贫困地区的下一步脱贫工作,脱贫攻坚要与当地乡村振兴工作紧密结合的建议,还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带领当地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带头人。
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非常重视对建议的答复,采纳了关于加强财政兜底力度,更多向特殊困难群体倾斜的建议。特别是对长期患病者、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实行社会保障兜底,通过医疗救助、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方面都给予重点保障。下一步将切实搞好教育扶贫各项工作举措,推动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协调推进职业教育东西协作,加大控制学生辍学和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力度,完善职业教育投入、质量提升和学术资助等。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工作经验做法,把扶贫扶志工作推进落实情况纳入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引导贫困群众立足自身实现脱贫,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将扶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同时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对相对贫困对象扶持力度,确保扶贫对象在乡村振兴中不掉队。
何雪卿代表非常满意原国务院扶贫办的答复,认为没有空话,全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和工作,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实现老百姓脱贫致富、安居乐业的决心,看到了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基本民生需求所做的大量具体有效的工作。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在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但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发展中仍然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解决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而道远。
何雪卿代表表示,在新的起点上,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要再接再厉、奋斗不止;还会继续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言献策;未来将重点关注乡村振兴问题,让脱贫基础成效更可持续。
监制丨杨鸿光、吴昊
策划、统筹丨孙娜、田文昕
脚本丨康力
后期丨闫涵
配音丨李桂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