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非凡十年看优势丨下好全国发展的一盘棋——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 题:下好全国发展的一盘棋——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新华社记者
打开中国地图,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日益增强,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东西部发展差距持续缩小、重要功能区关键作用更加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引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成功实践,凸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之光,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和充沛活力。
全局谋划顶层设计
2022年7月25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为又一家注册落户河北雄安新区的中央企业。
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等3家央企总部启动建设,首批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高校、医院基本确定选址,一批符合新区功能定位的市场化疏解项目落地建设……
北京向南100多公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正在一张白纸上规划缔造一座未来之城——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使命的雄安新区。
外媒评价说,中国按照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力图让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的标杆。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世界罕见。如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区域发展新形势,着眼全国“一盘棋”,以深化区域协调发展经略发展大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政策体系,确立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区域协调发展目标。
“立足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将区域、城乡、陆海等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纳入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规划、整体部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说。
从全局谋划区域,以区域服务全局。
“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为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指明方向。
尊重客观规律,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
发挥比较优势,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承载更多产业和人口,发挥价值创造作用;生态功能强的地区要得到有效保护,创造更多生态产品;增强边疆地区发展能力,使之有一定的人口和经济支撑,以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完善空间治理,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划分政策单元,对重点开发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能源资源地区等制定差异化政策,分类精准施策。
蓝图擘画,还要有效机制确保落实。
围绕区域重大战略,中央层面成立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纲领性文件为战略实施提供根本遵循,中央财政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在相关部门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各地政府成立相应机构推动落实……
“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这为区域发展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司长肖渭明说。
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发展合力
8月17日,2022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落幕。会议传递出明确信号: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约占全国经济总量四分之一的长三角地区,下半年要为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
这是沪苏浙皖四地自2018年以来连续第五年召开座谈会,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行深度探讨。
今年上半年,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导产业实现正增长;安徽、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5.6%、5.5%;江苏省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三省一市以一体化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稳向好。
“‘一体化’不是‘一样化’,关键是发挥三省一市比较优势,增加区域综合实力,激活整体活力,增强主体竞争力和共同抵御风险的能力。”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以制度聚力,优化区域互助格局,统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
电视剧《山海情》中,小小的双孢菇远销外地,助力闽宁镇村民走上致富路。现实中,双孢菇已经从村民家的小作坊搬到了智能化厂房,一批批福建企业在闽宁协作机制引领下扎根宁夏西海固,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注脚。
补齐短板、缩小差距,是“协调”二字题中应有之义。
提供援助资金、选派挂职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发展“飞地经济”……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深化东北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完善对革命老区、边疆地区、生态退化地区、资源型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等精准支持政策,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更好共同发展。
以制度聚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区域重大战略的提出体现了实践先行、与时俱进的理论提升和现实需求,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新的战略视角和支撑,为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了新的空间格局和功能板块。”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说。
打造创新动力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围绕区域重大战略布局落子;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破题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的“江河战略”确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鲜明定位;
布局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通向西开放大通道、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由点及线到面,支撑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以新发展理念指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彰显制度文明的自觉与自信。
打破利益藩篱释放治理效能
新安江江畔秋高气爽,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码头开始热闹起来。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从这里泛舟顺流而下,入浙江省千岛湖登岸,欣赏沿江山水。
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的新安江,是浙江省最大的入境河流,也是皖浙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回首过往,深渡镇大茂社区党总支书记姚顺武感慨万千:“江面有垃圾,岸边有化工厂,水质不堪回首。”
新安江的巨变,姚顺武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2012年,皖浙两省在新安江启动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原则,建立补偿标准体系。两省约定,年度水质达标,浙江对安徽进行补偿,反之安徽对浙江进行补偿。
建立流域上下游互访协商机制、构建财政支持生态保护长效机制……10年间3轮改革试点,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皖浙两省走出了一条“上游主动强化保护、下游支持上游发展”的互利共赢之路。
“我们改造茶叶基地,通过禁用农药提升品质,同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姚顺武说,当地还发展乡村旅游,仅大茂社区就有40多家民宿农家乐。
如今的新安江成为名副其实的“心安之江”,连续9年达到补偿考核要求,每年向千岛湖输送60多亿立方米洁净水,千岛湖水质稳定保持为优。
大江大河由于行政管理分割,一直是治理难题。新安江的绿色转型之路,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创新不断自我完善、自我修复的强大优势。
出台建立长江、黄河全流域横向补偿机制的实施方案,制定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指导意见,各地积极探索共建立13个跨省份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区域间生态保护补偿的合作网络织密织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持续破除地区间的利益藩篱和政策壁垒,促进人口、土地、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效能。
“一张蓝图管全域”“一个标准管准入”,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横跨沪苏浙三地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聚焦集中化、集成化、高强度改革试验,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加速复制推广;
海南自由贸易港围绕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运输来往自由便利以及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深化改革探索,近两年新增市场主体超过100万户;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启动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从多方面入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破除障碍顽疾。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必将能实现各区域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力。(记者安蓓、谢希瑶、姜刚、刘红霞、郭宇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