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2022年08月25日07:3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近期,2022国际消费季暨第三届上海“五五购物节”启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沿街商铺推出了各类促销活动。图为消费者在选购商品。
  王 初摄(人民视觉)

广东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景色怡人。
  欧阳勇摄(人民视觉)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本报记者 赵展慧 王 观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改革开放前沿广东考察调研,发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动员令。

今年1月17日,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习近平主席的话语掷地有声:“不论国际形势发生什么变化,中国都将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

十年来,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新时代改革开放动力更加澎湃,推动我国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行进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上。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经济体制改革蹄疾步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深入实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开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人心……

——这十年,改革增进市场活力。

“上千万元的留抵退税款助力研发,为我们长远发展增添信心。”江苏海力风电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许成辰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让更多市场主体轻装上阵。

十年间,国资国企改革完成顶层设计,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持续推进;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资源配置更高效公平;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市场活力喷涌而出。我国市场主体总量从2012年的5500万户增长到现在的1.61亿户,民营企业数量翻了两番。

——这十年,改革增加民生福祉。

肝癌一线靶向药仑伐替尼胶囊,每粒从平均108元下降到平均18元,一个治疗周期可节约费用8100元。近日,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收官,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48%。

改革连着民心。医药体制改革持续减轻患者负担,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养老保障更公平,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审批服务改革解决群众办事难……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这十年,改革增强创新动力。

“天问”探火、“嫦娥”登月,我国深空探测实现重大跨越;5G研发应用深度拓展,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智能城市、智能工厂逐步形成规模……十年来,我国创新和高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离不开改革的持续牵引。

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持续完善,产学研用加快深度融合;资本市场改革稳步实施,推动资金、人才加快向创新型企业流动。以改革促创新,我国已成为全球高度活跃的创新创业沃土,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十年前的第三十四位提升至第十二位。

开放型经济跃上新水平

“满载而归!”今年7月,搭乘浙江宁波市首批开拓海外市场的商务包机归来,宁波维能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忠义带回了20万欧元的订单,“海外仓库最多能容纳400个集装箱,只要加足马力生产,仓储销售完全没问题!”

从贸易出口企业转型为供应链外贸企业,维能的发展壮大是我国扩大开放的一个缩影。

——这十年,外贸发展量质齐升。

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也成为“世界市场”。从2012年的24.4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9.1万亿元,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量连创新高,连续5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海外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使“买全球”“卖全球”成为现实。

中国不仅有“中国制造”,也贡献“中国智造”。从服装鞋帽到高端电子产品、高性能汽车,进出口商品质量和附加值不断提高。2021年,手机、电脑、集成电路等机电产品占我国出口比重接近60%。

外贸“马车”动力十足。2021年,货物与服务进出口对我国GDP增长贡献率达20.9%,我国进口对全球进口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3.4%,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强大引擎。

——这十年,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

项目多起来,规模扩起来。上海黄浦江边,首家中外合资飞机制造项目中俄国际商用飞机落户;广东湛江东海岛畔,首个外商独资石化一体化项目巴斯夫基地拔地而起……重大外资项目纷至沓来。2021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15万亿元,较2012年增长62.9%。

限制减下去,营商环境优起来。连续5年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连续3年清理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2020年外商投资法正式施行,更全面、更有力的法治保障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到中国投资兴业。

资本市场开放稳健有序。行业机构外资股比全面放开,沪深港通、沪伦通启动,外资连续多年保持净流入。

——这十年,对外合作迈出新步伐。

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动沿线经贸合作走深走实。2013年至2021年,我国与沿线国家年度贸易额增长73%,直接投资累计1613亿美元。截至目前,我国已与沿线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

“朋友圈”越来越广,开放之门越开越大,我国在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对外投资等领域千帆竞发,开放型经济跃上新水平。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改革开放的新作为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深层次改革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出台,改革大棋局在更高起点更广视角徐徐铺展。修改后的反垄断法于今年8月1日施行,树立公平竞争顶层设计政策框架;各地加快破除地方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破立并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逐渐清晰。

——高水平开放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但我国坚持开放、不搞封闭。今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0.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3%。

“出口转内销转出新天地,国内经销商从30多个拓展到300多个。”君禾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君波说。今年,《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印发,许多“两头在外”的外贸企业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开始“两条腿走路”。

新发展格局下,更加灵活的政策体系、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推动对外开放更加注重内外联动,推动市场主体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商品、技术、资本各类要素资源双向畅流,法律法规、监管体制、质量标准加速内外衔接,制度型开放框架进一步明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加快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改革开放的新作为,我们就一定能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科技研发深耕细作步子坚实(新时代新作为)

本报记者 葛孟超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举措落点精准,我们的干劲儿更足了!”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储能研发中心主任徐玉杰感触颇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研经费使用、课题立项评审、人才评价标准、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科研经费使用更灵活。徐玉杰说,以前做项目预算的时候,到哪里出差、出几趟差所需的费用都要编制进去。现在对科研经费实行“包干制”,简化预算科目,让科研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

人才评价标准更多元。1985年出生的青年科研人员左志涛是徐玉杰团队的一员,多年来,他多次承担重要工程任务,突破多项关键技术,但许多工程任务难以形成科研论文发表。徐玉杰说,“所里实施人才评价方式改革,将专业技术岗位分为科技岗位和支撑岗位。这种人才评价方式的变化,让每位科研人员都可以在自己的‘赛道’上深耕细作、安心发展。”

奖励激励更到位。左志涛说:“前年和去年,我完成了所里‘攀登人才计划’的年度任务目标,获得了数万元的奖金。下一步,团队要在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上继续攻关,有效支撑能源革命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一线科研人员的感受,是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的143项科技体制改革任务已经全面完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创新的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制度藩篱,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新动能。


共建“一带一路” 实现互利共赢(新时代新作为)

本报记者 屈信明 罗珊珊

卡塔尔首都多哈往北约15公里,一座以椰枣碗和珐琅灯笼为设计灵感的建筑格外美丽,这是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主场馆的卢塞尔体育场。

卢塞尔体育场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建造的规模最大、容纳人数最多的专业场馆,由中国铁建以设计施工总承包身份参与建设。“项目采用多项环保节能技术,并大量使用可回收材料,让这个体育场成为世界上最节能环保的体育场之一。”中国铁建国际中东区域公司执行总经理王雷介绍。

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建平说,卢塞尔体育场是中国铁建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一个缩影。“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铁建的海外业务覆盖沿线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项目增长到近700个。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杨涛说。

深化经贸合作,“一带一路”市场地位显著提高。2013年至2021年,我国与沿线国家年度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扩大到1.8万亿美元,增长了73%。贸易新业态快速发展,“丝路电商”成为新亮点,跨境电商进出口保持高速增长,一批海外仓在沿线国家建成投运。贸易通道建设稳步推进,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5万列,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展现出愈加强劲的吸引力。”汪建平说,未来,公司将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坚定不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贡献更大的力量。


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潮头观澜)

吴秋余

改革开放,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

在浙江龙泉市小梅镇黄南村村民王登辉眼中,改革开放是越来越美的绿水青山——受益于河长制推行,家门口的小河又变回儿时的水清岸绿。

在上海市民李阿伯眼中,改革开放是越来越多的进口美味——随着进博会的举办,超市里进口生鲜种类更加丰富,价格也很实惠。

在广东深圳市优必选科技公司创始人周剑眼中,改革开放是越来越好的发展环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科技创新企业大显身手,公司的智能机器人产品成功打入欧美市场。

回望来路,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眺望前程,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无不呼唤更大力度、更多方位、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唯有大胆试、大胆闯、全力拼、踏实干,迸发出改革开放精神的无穷力量,才能闯关夺隘、劈波斩浪,推动改革开放事业浩荡前行。

4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路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新征程上,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要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弘扬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我们越是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民族复兴增添更强动力、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改革征程有艰险,开放之路不平坦,但认定的路就要毫不动摇地走下去。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坚定不移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我们一定能在新征程上不断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25日 09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