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西北边疆——

绘就和谐美丽画卷(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大美边疆)

本报记者  杨明方  阿尔达克  李亚楠
2022年06月28日05:1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28日 06 版)

6月的新疆,瓜果飘香。行走天山南北,随处可见祥和繁荣的景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各族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释放普惠红利……一幅幅和谐美丽的画卷正在新疆大地铺展开来。

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

5月,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阿热勒乡万方村里,处处是玫瑰花的芳香。

“靠着这些花儿,我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村民吾布力·阿卜杜艾尼喜上眉梢,去年,他家8亩玫瑰田亩均收益达到4500多元。

万方村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济基础薄弱。“虽然我们有种植玫瑰花的传统,但是因为种植分散,效益一直不好。”万方村党支部书记买吐地·买提斯地克说,2017年,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化工有限公司“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在村里打造了玫瑰高产示范园,在提质增效上下大功夫。2021年,万方村成立万方园合作社,连片种植了500亩玫瑰。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如今,新疆各地特色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为乡村振兴打下更坚实基础。在喀什地区伽师县一处果园内,紫红色的果实上均匀包裹着白色的果粉。望着已经挂果的10亩西梅,伽师县铁日木乡霍加艾日克村果农卡米力·苏拉依曼眼带笑意:“去年我们家西梅收入达到5.5万元,今年有希望卖到9万元。”

“你的西梅会卖得越来越好。”县农业农村局干部告诉他,县里已经引进6家深加工企业,利用西梅研发生产果汁、果干、果酒等6种产品。预计两年后,西梅产业总产值将突破百亿元规模。

为更好解决新疆特色农产品销售难题,新疆持续推进“两张网”建设,疆内收购网全面覆盖林果生产区,仓储加工交易集配能力达500万吨,疆外销售网点达5370个。此外,新疆还注重发挥对口援疆机制作用。对口援疆省份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进行扶持,让受援地特色产业得到更好发展。

如今,新疆特色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刷新。202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加快构建具有新疆特色、惠及各族群众、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新疆积极推进葡萄酒、乳制品、民族医药等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各族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进一步提升天山南北各族群众的获得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每逢周一或重要节日,新疆塔城市哈尔墩社区的一个农家小院都会升起一面五星红旗。小院的主人是一名维吾尔族老人,名叫沙勒克江·依明。一个普通农家小院,为什么要升国旗?

2009年夏天,沙勒克江召集全家人说:“维护民族团结,我们不能当局外人。从明天起,在院子里升国旗,把爱国精神传递出去。”沙勒克江的提议,得到了全家老少的一致赞同。

渐渐地,参加升旗仪式成为附近居民生活的一部分。每逢周一或重要节日,大家都会自发来到这个小院。“各个民族的邻居来到这里,一起唱歌跳舞,聚一次好像就更亲近一些。”每次升国旗都来参加的邻居陈锡红老人说。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牢记总书记嘱托,新疆各族群众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不断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2016年10月,自治区启动“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从此,满载真情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列车在新疆大地上穿梭,传递着新疆各民族亲如一家、不分你我的浓厚情谊。2021年,全疆120多万名干部职工与160多万户各族基层群众结对认亲。近年来,新疆干部职工在结对认亲中累计走访各族群众1.7亿多户次,办实事好事2400多万件。

阿克苏市王三街维吾尔族商户阿曼古力·托合尼亚孜和兴隆街汉族商户安生福是在2016年12月的一次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上结对认亲的。“我们两家有事的时候互相帮忙,没事的时候经常走动,早就像一家人了!”阿曼古力说。

不止在阿克苏,新疆各地民族团结的先进模范层出不穷,守望相助的暖心故事处处涌现。库尔班·尼亚孜,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深播撒进各民族孩子心中;阿尼帕·阿力马洪,收养不同民族的孩子,成为19个孩子的妈妈,用真情谱写民族团结互助佳话:库尔勒市民曼苏尔·帕塔尔和买买提·努尔东跨越4700公里,自费替江苏货车司机赵序磊把车开回徐州老家……

如今的新疆,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处处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让大美新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开展治沙治水和森林草原保护工作,让大美新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蓝天白云下,数百匹普氏野马在荒野中悠闲觅食,不时有野驴和鹅喉羚成群跑过,扬起阵阵尘土……这里是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的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温带荒漠有蹄类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濒危物种普氏野马的原生地、世界规模最大的野放栖息地和繁育地。

近年来,随着新疆对珍稀濒危和特有种群的抢救性保护力度不断加强,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不断恢复,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普氏野马、鹅喉羚等有蹄类野生动物的数量也在大幅增长。截至目前,保护区内野放野马总数已达到328匹,是2001年第一次野放野马总数的近10倍。

近年来,新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开展治沙治水和森林草原保护工作,让各族群众共享蓝天白云、清水绿岸、鸟语花香。

今年4月,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县干部群众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种下30万株梭梭和2万棵胡杨,这也是该县连续第二十四年持续开展大型植树活动。

且末县,东隔车尔臣河与沙漠紧邻,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在这里,河东沙漠区域已建成以梭梭和芦苇为基础的生态屏障。近年来,随着这道生态屏障不断向前推进,当地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且末治沙,是新疆推进生态改善的一个缩影。2021年,新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恢复湖泊湿地面积226.5万亩,完成造林265万亩,草原修复治理634万亩,退耕还林57万亩,治理沙化土地659.9万亩,新疆的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让新疆各族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的阿克苏地区,在持续推进生态治理进程中,走出了一条以林养林的路子,带动群众致富增收。如今,当地农民年人均林果收入超过5000元,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3。

5月,新疆首个入选全国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项目在阿克苏地区集中开工,总投资超50亿元,计划用3年时间对阿克苏河流域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改造提升。

从准噶尔盆地到塔克拉玛干沙漠,从帕米尔高原到塔里木河,新疆的生态画卷翻开了新的篇章,天山南北处处洋溢着生机与希望。


青山常在 绿水长流(一线感悟)

天山深处,塔里木河上游,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Ⅰ标项目部施工现场一片繁忙。项目经理李东飞说:“我在这里已经战斗3年了。”这一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完工、投入使用后,将对改善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生态用水、促进南疆地区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新疆地区干旱少雨,发展必须抓住水这个“牛鼻子”。行走在西北边疆,一首民歌唱出了群众心声:“哎!塔里木河呀,故乡的河,你用乳汁把我养育,母亲河。”歌声中尽显依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勃勃生机。然而曾有一段时间,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恶化、水质下降。新疆老水利人魏军回忆:“当时下游河道断流、湖泊干涸,大片胡杨林死亡。”痛定思痛,当地启动综合治理,改善流域生态、调节水流水量,取得明显成效。实践表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统筹做好节水、蓄水、调水文章。

改善水生态,以生态美带动百姓富。“以前出门是沙包,现在家门口建起小公园。”今昔之变,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三十四团六连职工李爱德心生喜悦。如今,蜿蜒的塔里木河在沙漠中形成一道“绿色生态走廊”。在塔里木河流域,灰鹤、麻鸭、马鹿等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浩瀚沙漠中,草木婆娑、飞鸟翔集的风光重现。良好生态环境,为各族群众带来普惠的民生福祉。

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要保护好山山水水,更要立体施策。农业生产,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节水灌溉滋润着粒粒种子;呵护生态,退耕造林、治理沙化、城市绿化稳步推进,湿地保护率逐年提高;产业转型,严控污染物排放,压减高耗能生产,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从生产到生活,从城市到乡村,从生态修复到生态涵养,统筹水资源开发配置同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大美新疆山绿水清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浙江台州开展“组团式”医疗援疆——

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本报记者 阿尔达克

“宝宝现在多重了?”浙江省台州市援疆医生秦涛问道。5月底,记者随他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第九团,回访他曾经的小患者——8个月大的小艾。

“好得很,都10公斤了。”小艾的爷爷艾麦尔·亥麦尔热情地迎了上来,他怀里的小艾正咧着嘴笑,看起来活泼健康,“多亏你们救了他!”

2021年11月23日,小艾因为肠梗阻导致肠坏死,一度在生死线上徘徊。艾麦尔抱着他来到第一师阿拉尔医院求助。“他的肚子像快要撑破的气球,心跳特别快,还呕吐。”说起当时的情况,艾麦尔仍心有余悸。

经过3个小时的手术,小艾终于脱离危险。

“以前我们当地人生了大病都跑外地去看,不仅花费多,还容易耽误治疗。现在,家门口的医疗水平越来越高,我们看病更放心了。”艾麦尔告诉记者。

小艾的故事,是新疆医疗条件改善的一个缩影。阿拉尔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台州市的持续援助。

2010年以来,台州市援疆指挥部投入资金3.2亿元,建成36个医疗项目,改造114个连队卫生室,为一师阿拉尔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台州“组团式”医疗援疆团队领队王锦栋说,近年来,台州“组团式”医疗援疆团队持续发力,多学科帮扶援助,变输血为造血。

医疗援疆团队深入实施“青蓝计划”“胡杨林计划”,培养优秀骨干医疗队伍和后备学科带头人,提升科室管理能力、业务能力、科教研等综合能力。“援疆医生们带来新理念和新技术,帮助我们当地医生提升了技术水平,让我们能更好地为当地群众服务。”阿拉尔医院手术麻醉科住院医师阿曼古丽·艾海提说。

“不只是前方援疆医生,整个台州的医疗资源都在为阿拉尔市服务。”台州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李震杰表示,台州援疆指挥部充分调动后方资源,实行全方位结对、立体式帮扶,助推阿拉尔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造福当地各族群众。


疆内收购、疆外销售,新疆果业集团——

特色林果 畅销各地

本报记者 胡仁巴

“每天看着游客来买自己家乡的核桃,心里甜滋滋的。”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二道桥国际大巴扎,来自和田地区墨玉县的销售员乌妮恰姆说。

乌妮恰姆在老家是一名种核桃的农民,通过招聘来到国际大巴扎,因认真负责成为公司优秀员工。“现在,每个月平均工资能拿到4500元,效益好了还能拿到6000元。”乌妮恰姆说。

国际大巴扎的阿凡提水果巴扎是新疆果业集团打造的一站式销售平台。这里也是汇集新疆南北水果、干果的实体体验店,有葡萄馆、核桃馆、沙棘馆等13个主题馆。近年来,新疆果业集团打造疆内收购、疆外销售两张网,阿凡提水果巴扎也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地”。

新疆果业集团大唐丝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杨永翔说:“我们围绕新疆特色林果产业化发展做好文章,把产地和市场更好地连接起来,抓好收购、销售两张网建设,服务‘三农’助增收。”

在疆内收购网建设上,新疆果业集团围绕新疆特色林果产业化发展,在阿克苏、和田、喀什等林果主产地建设17个仓储加工交易集配中心。与此同时,引进、新建加工生产线70多条,大力实施贮藏保鲜、果品加工、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等全产业链的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直接、间接带动200万农村人口增收。

在疆外销售网建设上,新疆果业集团与各地知名第三方平台合作,形成以“新疆农产品交易中心”为平台,以“西域果园”为代表的新疆农产品品牌。如今,新疆果业集团的生鲜店、销售网点遍布广州、成都、武汉等城市,2021年实现收入96亿元。

吐鲁番葡萄、哈密瓜……在位于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北区工业园的新疆果业集团电商运营中心,这些都成为“爆款”特色农产品。新疆果业集团还发布红枣、核桃、葡萄干现货价格指数,打通疆内与疆外、线上与线下的市场信息、产品标准、物流、交易通道、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了新疆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截至“十三五”末,新疆林果年产量达845.8万吨、产值达522.92亿元,果农人均林果纯收入突破6100元,占总收入的44.7%。其中,若羌县、温宿县等林果主产县占比超过70%。

本版统筹:陈  娟  程  晨

版式设计: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28日 06 版)

(责编:杨光宇、赵欣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