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推动事业发展
魏宇杰——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本报记者 杨明方
清华大学博士生魏宇杰进疆六年了。2015年8月,他告别清华园,只身来到乌鲁木齐。后来,他来到南疆任兵团第三师五十一团党委副书记、团长,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挥洒青春和汗水。
魏宇杰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每一个清华学子耳熟能详的铿锵誓言。2017年11月,他被选调到兵团党委团场改革办工作。“既然选择了西部,就要勇往直前。”魏宇杰带领组内10名同志每天加班,连续8个月,每周休息不到半天,以出色的工作成绩赢得了认可。
2018年11月,魏宇杰被派到南疆兵团第三师五十一团工作。五十一团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团场,也是南疆师团中人口最多的团场,当时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兵团贫困人口的44%,是兵团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
“群众最关心的还是如何增加收入。”魏宇杰开始一家一家地了解情况,把群众的需求一条一条记录下来。
稳定就业是“牛鼻子”,被放在首要位置。魏宇杰与团党委班子决定,利用废旧厂房办起纯净水厂、生活纸厂、防冻阀厂、馕厂、红柳烤肉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既能赚钱有收入,又能照顾老人孩子。
学前教育是五十一团的“短板”。其中,师资力量薄弱是最突出的问题。2019年6月,魏宇杰通过清华校友会了解到,清华幼教资源中心正在新疆大力开展帮扶工作。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一个月后,五十一团与清华幼教资源中心达成合作协议,引入清华幼教中心的先进管理办法、科学保教理念和优质教学资源。这两年,五十一团在各方面都有了让人欣喜的变化。在冒着沙尘勇往直前的日子里,魏宇杰和各族群众打交道的能力提升了,与群众的感情距离更近了。
“每当夜深人静,我都在想,来到兵团工作,最大的收获就是精神上的富足。”魏宇杰说,如果时光倒流,他依然会选择来新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第十一师新疆建咨集团——
国旗下的微党课
本报记者 阿尔达克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5月31日,升旗仪式结束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新疆建咨集团“国旗下的微党课”第六讲《几度沧桑 国歌诞生》如期开讲。全体党员在主讲人李江深情讲述下,重温国歌的诞生过程。
“国歌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愈挫愈勇的心声,不断激发出广大人民群众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精神。聆听国歌的诞生过程,在场人员无不心潮澎湃,为伟大祖国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无比自豪。”建咨集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樊晓丽说。
随后,两位党员带着饱满的热情,为大家诵读了红色经典作品《我的祖国》。“通过红色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党一路走来的艰苦历程,进一步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诵读者吴涛说。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全体党员唱响红色歌曲《团结就是力量》,这期微党课在洪亮的歌声中结束了。
建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少军介绍,从4月19日开始,建咨集团利用每周一升国旗时间,开展国旗下的“微党课”活动,各单位党支部书记依次在每周一升国旗时讲“微党课”,并开展红色经典诵读、红歌嘹亮等活动,让学习“实”起来,让形式“活”起来,使党史学习教育深入职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建咨集团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昂扬拼搏,不吃老本、再立新功,打造高质量现代化企业。”王少军说。
图①:十四师民兵感受当年老兵沙漠行军的艰苦。
资料图片
图②:从第一师阿拉尔市城市中心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上空俯瞰城市面貌。
马耕平摄
图③:三师叶城二牧场三连牦牛巡边队队员在巡逻。
张武军摄
图④:塔里木河源头。
张顺东摄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07日 11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