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我们应采取哪些举措?人民网邀请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目前,工业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伴随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我国工业领域对碳排放总量仍有一定需求。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顶层设计方案?对此,生态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研究院副院长严刚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首先要处理好发展与减排的关系:
“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能源消费在一段时期内还将保持刚性增长,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严刚指出。
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仅有30年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0年到70年。这意味着我国社会经济完成低碳转型的加速度更大,即我国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时间更紧、幅度更大的减排要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严刚指出,“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坚持‘全国一盘棋’,要以各地区战略定位、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以及各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潜力和能力等为依据,还要综合考虑行业发展需求、产业链间关系、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特点等因素,统筹确定地区、行业梯次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任务。”
不仅如此,还要处理好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要辩证统一看待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碳达峰的时间和峰值直接影响未来碳中和的加速度和难度,需要在碳中和的路径轨道上科学谋划碳达峰行动,要避免碳达峰变成‘攀高峰’。”严刚指出。
可以看到,碳达峰是碳中和的基础和前提,通过碳达峰期间的经验积累、制度创新、技术变革以及低碳产业和能源体系的建立为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看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首先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
“碳中和并不是换汽车零部件,只要将化石能源替换成可再生能源就可以了。我们要认识到能源系统的转变只是一个必要条件,碳中和实际是要达到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可以说,碳中和根本上是要解决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张永生指出。
在强化认识的基础上,碳中和的各项规划、时间表、施工图要尽快到位。
“要采取有力的针对性措施,帮助受到碳中和冲击的行业、地区和特定人群,如石油石化行业、重化工业等。”张永生强调说,“如果这些受冲击部门的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带来转型风险,使得碳中和的工作不易向前推进。”
在此基础上,还要大力促进基于互联网的新绿色经济发展,如新能源、智能电动车、5G、人工智能、互联网经济、新材料等。张永生表示,新绿色经济已经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我国还需要解决新绿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瓶颈,比如相关配套法律建设、产业生态培育等,以使这些产业加快起飞。”张永生说。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