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方》

疫情带给人类什么启示?从4个层面领会习近平的论述

邓志慧、宋子节

2020年09月23日18:28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各国人民守望相助,展现出人类在重大灾难面前的勇气、决心、关爱,照亮了至暗时刻。疫情终将被人类战胜,胜利必将属于世界人民!”

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明了这场疫情带给人们的4点启示,言语铿锵,引人深思。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我们又将如何做好携手迎接更多全球性挑战的准备?人民网《学习有方》邀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国务院参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带您从4个层面领会习近平的论述。

  跳出小圈子思维,树立大家庭理念

“这场疫情启示我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互通、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里。各国紧密相连,人类命运与共。”

互联互通,休戚与共,是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的疫情对人类的第一点启示,这意味着不能抱着“隔岸观火、事不关己”的冷漠心态,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

“任何国家都不能从别国的困难中谋取利益,从他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如果以邻为壑、隔岸观火,别国的威胁迟早会变成自己的挑战。”

“不能趁人之危,不能我行我素,不能搞单边主义、孤立主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阐释道,“面对疫情,我们要加强团结、同舟共济,秉持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这也是中国取得抗疫成功的秘诀之一。”

各国携手抗击疫情,“命运共同体”理念再一次被强调——摒弃意识形态争论,跨越文明冲突陷阱,相互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最终让世界多样性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把握世界发展的“时”与“势”,厘清人类面对什么样的世界,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这场疫情启示我们,人类命运与共,必须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维,树立大家庭和合作共赢理念,携手并进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

“在‘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关心和照顾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国际社会要在减缓债务、援助等方面采取及时和强有力举措。”阮宗泽解读道,“因为一些国家医疗条件相对薄弱,补齐短板,需要国际社会携手给予相应帮助。”

  谈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阮宗泽这样阐释,“这意味着要将本国利益、本国抗疫举措与国际社会的利益与举措相结合,树立大家庭和合作共赢理念,进而形成合力。”

“团结协作才是应对疫情最好的、最强有力的武器。要赢得抗疫胜利,必须大家携手合作,这也是中方从自身抗疫和世界疫情防控中得出的宝贵经验。国际社会也值得参考。”阮宗泽说。

“抗击疫情是各国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只有全世界团结起来,才能更好地抗击疫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表示,“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指明了践行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为各国在联合国旗帜下实现更大团结和进步注入了信心。”

不回避经济全球化挑战,直面发展鸿沟等重大问题

“面对经济全球化大势,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里假装视而不见,或像堂吉诃德一样挥舞长矛加以抵制,都违背了历史规律。”

“世界退不回彼此封闭孤立的状态,更不可能被人为割裂。”

在讲话中,习近平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和历史潮流。这些话语提醒我们既不能开历史的“倒车”,又不能回避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欲粟者务时,欲治者因势。”这场疫情启示我们,经济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和历史潮流。直面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必须维护公平正义,直面贫富差距、发展鸿沟等重大问题,使发展既平衡又充分——

一方面,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公平和效率、增长和分配、技术和就业的关系;另一方面,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最终实现发展成果公平惠及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的重要目的。

中国为推动共同治理全球事务、共同分享发展成果而行动。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当今世界规模宏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是中国对加强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贡献。疫情肆虐全球,中国郑重承诺:“我们愿同合作伙伴一道,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自由贸易是世界经济发展和各国合作共赢的必然要求,以其为核心的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符合世界各国共同利益。

“中国长期言行一致支持联合国及多边主义发展,既有承诺,又有践诺。”阮宗泽阐释道,“多边主义是联合国的一面旗帜,也是一个基石。中国始终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携手促进各国经济恢复和发展。”

“中国旗帜鲜明地支持多边主义,秉持开放包容理念,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基石的多边贸易体制。”国务院参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不可逆转,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中国与各国携手在多边主义框架下为推动世界进步贡献力量。”

不再忽视大自然的警告,应推动世界经济“绿色复苏”

“人类不能再忽视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警告,沿着只讲索取不讲投入、只讲发展不讲保护、只讲利用不讲修复的老路走下去。”

在讲话中,习近平着重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

疫情如同一面放大镜,照出人类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痼疾,照出全球治理体系的短板,告诫我们要勇于变革、善于行动。

讲话中,习近平着重强调“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为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努力争取碳中和,为国内今后更加平衡、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时殷弘阐释道,“中国做出重要的具体承诺要求,为建设生态文明做出贡献。”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体现出重要理念:我们的发展要可持续,首先要改变自身,不能一味向地球索取、一味改造地球,在发展的同时我们要考虑地球的负担以及对生态的影响。”丁一凡解读道。

在讲话中,习近平还强调,各国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

“这与联合国所主张与追求的可持续发展一脉相承,我们要通过一场自我革命,为未来、为子孙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阮宗泽指出,“要处理好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这些与联合国有关精神是完全吻合的。”

在阮宗泽看来,此时强调生态理念非常有意义,“因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遇到挫折,有的国家退出了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此时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要重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也是中方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内涵之一。”

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展现大国责任担当

“疫情不仅是对各国执政能力的大考,也是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检验。”谈及全球治理体系,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对此,习近平进一步指出,“全球治理应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使全球治理体系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

9月21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上也曾强调“大小国家相互尊重、一律平等”的重要意义——单边主义没有出路,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由各国共同维护普遍安全,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运。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走的是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的道路。中国也将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我们将用中国方案和中国行动,切实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当中发挥核心作用。”阮宗泽解读道。

化解危机,应该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化解。习近平强调,“国家之间可以有竞争,但必须是积极和良性的,要守住道德底线和国际规范。”

“国家间利益冲突在所难免,但要围绕大家共同的公约数进行平等协,而不是居高临下,对别的国家颐指气使,这种行为有违联合国宪章精神。”阮宗泽表示,“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应以对话代替冲突,以协商代替胁迫,以共赢代替零和,最终建设和谐合作的国际大家庭。”

“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习近平的一番话,讲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使命与责任。在讲话中,他宣布中国将向联合国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再提供5000万美元支持、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将在2025年到期后延期5年等多项决定。

“抗击疫情期间,中国积极响应联合国发起的全球人道应对计划,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援助,帮助那些能力不足的国家逐步建立群众医疗和防疫体系。这体现出在承担大国责任、增进人类福祉方面,中国始终是知行合一的行动派、实干家。”丁一凡说。

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战胜各种挑战和困难的历史。当历史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我们必须作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抉择。正如习近平在讲话中所号召的——让我们团结起来,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编: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