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花开新边疆】扎西巴珠:木碗盛满幸福生活

2020年08月19日11:27  来源:新华网
 

  见到扎西巴珠,很费了一番周折。

  扎西巴珠现在的家,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错那县勒门巴民族乡勒村的新建民房里。然而,这个门巴木碗手艺人,平时做活还是会到山坡上的老房子里。一应工具都在那边,他干起活来方便,也不影响家人。

  爬过长长的一段土路坡,再沿着碎石间踩出的一条小路向上,迈进门,仍不见人影。大声呼喊几声,最靠里的小屋中终于传来回应。一个憨厚朴实的汉子出现在我们面前——正是扎西巴珠。

  扎西巴珠展示他制作的木碗。新华网 旦增努布摄

  门巴木碗制作,是门巴族的传统手工艺。做出来的木碗以橘红色为主色调,花纹则是木材本身的纹理,既明亮,又大方。它不仅是日常生活器皿,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然而,作为勒乡目前唯一的门巴木碗手艺人,扎西巴珠本人却是藏族。

  扎西巴珠不是本地人,老家在错那县觉拉乡。那些年,觉拉乡的山上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于是,有很多跟他一样的年轻小伙子,来到树木茂盛的勒乡,以伐木为生,之后便定居下来。成家、立业,扎西巴珠也就这样留在了这里。后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不再允许随意伐木,扎西巴珠专门去了麻麻乡学艺一年,身份也就正式从伐木工转变为门巴木碗手艺人。到如今,已经是15个年头了。

  门巴木碗的制作,要经历5道工序。木碗制作的原料,是硬木的树根及树瘤。原料的大小决定了制作的木碗大小。木料坯子先经过粗加工被雕刻成粗坯,之后再反复经历晾干和水煮。要煮三次,一次要煮3-4个小时,不然用的时候容易开裂。接下来的步骤就是精制。主要的工具是长条形的刻刀。刻刀是木制长把,下端是铁制的刀头。不同形制、厚薄、宽窄的刀头用来制作不同的木碗。扎西巴珠一边为我们演示一边介绍:“工具我们自己做嘛,其他人做不来这个。”最后一道工序是上色。门巴木碗的上色不用工业生产出的油漆,而是选用当地一种特殊植物的果实。这种纯天然的原材料,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上色,晾干,反复多次。经过这重重辛苦,一个美观耐用的木碗才最终完成。

  扎西巴珠自制的各种刀头。新华网 旦增努布摄

  扎西巴珠演示木碗制作工艺。新华网 旦增努布摄

  扎西巴珠演示木碗制作工艺。新华网 旦增努布摄

  “这种做得快一点。”扎西巴珠指着一个没有外沿的木碗说道。他日常做得最多的,有三种大小的木碗:最大的一天可以做5个,售价550元;最小的一天可以做7、8个,售价150元。他做的木碗特别受欢迎。每到物交会或是节假日,他都会摆摊售卖。平时,他也会把木碗放到景区的商店,请商店代卖。游客之外,当地人也喜欢,买回去日常用来喝茶。卖木碗的收入自然也可观。扎西巴珠说,好一点的时候一年有三万块钱,去年的话是两万多一点。

  采访过程中,扎西巴珠的脸上一直带着憨厚的笑容。的确,好日子总是有盼头,自然漾着笑意。小小的木碗里,盛满的是幸福生活。(新华网 董静雪)

(责编:牛镛)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