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笑起来真好看】“九个山嫂”唱出一台“脱贫大戏”

李海岚

2020年08月06日19:29  来源:新华网
 

  

“九个山嫂”在蔬菜地里的合影。新华网发

  新华网重庆8月5日电(李海岚)“众人拾柴火焰高,三家四靠糟了糕。”在重庆市武隆区后坪乡白石村,就上演了谚语里的故事——“九个山嫂”唱出了一台“脱贫大戏”。

  后坪乡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一直与“偏远”“贫穷”挂钩: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空虚,有劳动能力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都是妇女老人孩子。

  “九个山嫂”之一的“头嫂”张树学一家曾是村里贫困的典型。家里两位老人相继病重需要医治,两个孩子上学需要供养,虽然吃苦耐劳的张树学把农活干得很漂亮,但仅够一家人“糊嘴”,唯一的经济来源就靠丈夫李明江外出打零工。

  但如今,张树学不仅撑起了自家的“半边天”,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还带领村里的老百姓们一起脱贫致富。

  “头嫂”张树学。新华网发

  “三家四靠糟了糕”

  故事还得从“三家四靠糟了糕”说起。白石村虽然位置偏远,但生态环境好污染小。2018年初,福建蔬菜老板黄建货走进白石村,当即决定在该村大力发展有机无公害蔬菜产业,并承诺包种子、包技术、包回收,当地农户只需要出土地、出劳动力。

  张树学感到摆脱贫困的机会来了,踊跃加入发展队伍。自己家的2亩地不够,她还想方设法另租了40亩地,信心百倍地种上苦瓜、丝瓜、黄瓜、香瓜、萝卜、大白菜等多个蔬菜品种。当年夏天,黄老板兑现承诺,回收了一半的苦瓜、丝瓜、黄瓜、香瓜,张树学领到了6000元,但除去成本所剩无几。

  2018年冬,白萝卜要上市了,因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萝卜的个头很小,产量也低,但口感佳品质好。张树学还盼着靠萝卜能换点辛苦费,然而,黄老板的身影却未出现在白石村。

  2019年春,村民黄光全在村里带头发展蔬菜种植,勤劳的张树学没闲着,又积极加入蔬菜种植队伍务工,挣工钱。但出人意料的是,2019年6月,蔬菜刚开始上市,黄光全却远赴非洲打工去了。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不禁失了神,“难道种菜真看不到希望吗?”

  “山嫂”们在地里劳作。新华网发

  “众人拾柴火焰高”

  希望不在于靠别人,而在于靠自己。

  “虽然带头人走了,但种蔬菜的队伍没散,乡亲们还能一起干”,在村民们的鼓励下,张树学决定当个“菜司令”,挑起蔬菜种植领头羊的担子,带领乡亲们把蔬菜产业发展下去。

  产业如何发展?队伍如何分配?“菜司令”明确:每个成员都要投入土地和劳动力,土地多少不计算,但每天的劳动按小时计算,15元/小时。蔬菜销售后除去成本再谈分成。

  说干就干!张树学带头投入4亩地,贫困户李朝碧投入3亩,贫困户江学书投入5亩,贫困户江学超投入5亩。除贫困户外,非贫困户也跟着张树学干,张跃权、许田素、王淑芳、豆玉淑、肖祥淑分别投入土地2亩、3亩、3亩、2亩、3亩。

  4户贫困户,5户非贫困户共投入土地30亩。种菜队伍全是清一色的留守妇女,最大年龄70岁,最小44岁,“九个山嫂”也由此而来。

  “九个山嫂”在村里开了个好头,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得知后,纷纷将自家的土地自愿交给“菜司令”免费种菜。截至2019年年底,张树学带领大家共种植了80亩地,收获白萝卜5万多斤、包包菜1000多斤,白菜500斤,还加工制作了苦瓜干、红苕干、鲊海椒、苕粉等农家土货。

  “山嫂”们劳作途中。新华网发

  今年的分红显示:平均每家分红15000元。今年3月,在村党支部的积极支持下,张树学带领大家成立了重庆市武隆区山嫂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还注册了“九个山嫂”品牌。

  张树学说,“分红让大家看到了希望,认定种菜这条路。”前不久,张树学还自掏腰包2000多元买了烘干机和塑封机,准备进行农产品加工,延长蔬菜产业链。

  据悉,目前,“九个山嫂”新鲜蔬菜主要销往附近乡镇的学校政府食堂,武隆城区、涪陵、南川等周边区县。“重庆主城也有销售渠道,但销售产品单一,”张树学说,未来想走电商这条路,把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也便于运输、储存、销售,这样“九个山嫂”才能真正走出大山。

(责编:曹昆、孝金波)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